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23 诗歌鉴赏综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6页12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23 诗歌鉴赏综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文档介绍:
考点22诗歌鉴赏综合
题型解读
一.关于客观题
从考查范围来说,选项前三项一般是分句考查,最后一个选项注重综合考查。考点多,综合性强。考点涉及诗歌的语句含意、表现手法、情感、语言特点、意境以及文学常识等。
Z 
(一)常见陷阱
常见的陷阱通常集中在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文化常识等几个要素上。设误类型:曲解诗意、意象不合、意境不合、情感不合、不明手法、主题不合等。
卷别
例句
诗句出处
语句表达重点
设误
类型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李贺《野歌》
诗人不甘沉沦的自勉。
曲解
诗意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
曲解
诗意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王建《精卫词》
充满对精卫的赞美之情。
主题
不合
(二)考查类型
考查方式
真题示例
应对策略
词句
理解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
1.把诗句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行翻译,复活诗句中所说的景物或事件,进而推断选项中词语的解释或 对句意的理解是否正确。
2.要注意联系上下诗句,或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来分析,不能孤立地猜测。
句子
赏析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
1.要注意词句解说是否曲解原意。
2.要注意选项中涉及的表现手法是否正确,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情感表达是否恰当。
思想
情感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
1.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
2.要多关注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中心主旨的把握,注意主题情感分析是否得当。
手法
分析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
1.熟练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写景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
2.选项中,运用表现手法的地方要关注,找到切实的依据,注意张冠李戴的可能性。
诗歌
形象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
1.鉴赏景物形象,要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它们的特征,通过整合感知营造的氛围。
2.事物形象,要结合诗句描写抓住事物的特性,从中分析诗人要言的是什么志、什么情。
3.人物形象,要熟知诗歌中的几种常见形象类型,结合诗句理解诗歌内容,不可以他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
诗歌
语言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2018·新课标全国卷Ⅲ)
1.炼字类型,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语言风格 ,要记住常见的诗歌语言特点,深入体会其内涵,解题时看到底符合哪种特点。
J 
(经典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S  
思考角度
考查点
文本对应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情感
  正确。诗人以肥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方式表达对嫉妒、诽谤自己的可恶小人和听信谗言、草率取士的礼部考官的极大愤慨。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形象
  错误。诗人不是“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在诗中“穷”是困厄的意思,不得志,“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手法
  正确。“条条看即烟濛濛”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绝胜烟柳满皇都”有相似之处,都在写春柳如烟似雾的状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手法
  正确。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
Z  本题选择B
二.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新视角
2020年以来高考诗歌命题选材更加突出素材的思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