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25 写作之抢分策略(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3.28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25 写作之抢分策略(题组训练)(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docx
文档介绍:
考点25 写作之抢分策略 解析版
✬题组训练
A组
1.(2023新编,60分)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根据漫画内容,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道漫画寓意型材料作文题。面对漫画类材料,首先要细心审读画面,读懂漫画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中心思想。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人被压在“五指山”下,每座山峰上分别写着“作业”“升学”“生活”“就业”“工作”。作者将种种压力具象化,试图还原现代人的生活处境,即从小到大都处在不同的压力之中。然后要跳出画面,联系现实生活提炼立意角度。漫画的话题是“压力”,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我们有没有压力?有哪些压力?压力无处不在。小到个人,大到集体、国家,每个人都肩负重担:小学生有作业压力,中学生有升学压力,大学生有就业压力,成年人有工作压力,企业有生存发展的压力,国家有国际关系、政治、军事、经济竞争的压力……
(2)压力来自哪儿?压力可能来自挫折,可能来自挑战,可能来自苦难,也可能来自志向、目标,还可能来自家庭和社会。
(3)压力有哪些作用?正面看待,一定的压力就是动力。人往往是有惰性的,没有了压力,人就缺少了前进的动力,甘愿在平庸中虚度年华;民族没有了压力,就会失去发展的原动力,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如果压力过大会怎样?当压力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时,过重的负荷会产生负面的作用,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既可以正面看待压力,也可以反面看待压力,还可以辩证看待“压力”。
立意角度(示例)
(1)积极面对压力。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在压力中奋起,感谢压力。
(2)学会释放压力。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要学会释放压力,不能被压力打垮。
(3)辩证看待压力。一定的压力能转换成动力,但过重的压力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有时会把人击垮。
例文
感谢压力
草原上有一条河,河的两岸各有一群羊。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外界环境几乎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河东的羊的奔跑速度比河西的羊快近0.5米每秒。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在两岸各取几只羊送到对岸。几天后,人们发现:河东的羊在河西安然无恙,而河西的羊在河东却全部被狼吃掉了。
原来,河东生活着羊的天敌——狼。为了摆脱狼的追击,羊不得不拼命奔跑,以求活命;而河西的羊没有这个可怕的天敌,终日高枕无忧。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河东的羊跑得比河西的快了。
这就是压力。压力能让生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甚至创造生命的奇迹。
鲨鱼没有鱼鳔,为了抵抗水的压力,它必须不停地游动才不会沉入水底。也许你要可怜它了,却不知正是由于不停地游动、捕食,它才能成为海中霸王。
人同样需要压力。常听一句老话,“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什么在“死地”却能“后生”?是因为死地给了人巨大的压力,由此转化成了动力。没有这“死地”的压力,又哪里有“后生”的动力?
有这么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所写的两个故事,不都是强压下取胜的典型吗?没有破釜沉舟的果断,哪能顶住不胜则死的压力?没有这压力,又哪有百二秦关终属楚的战绩?没有几乎亡国的耻辱,哪有卧薪尝胆终不负的喜悦?没有卧薪尝胆的苦难,又哪有三千越甲一举吞吴的胜利?
这就是压力。压力能让徘徊者迈出坚定的步伐,让失败者鼓起再战的勇气,让落后者奋起,让成功者警惕。如果说人一生的发展是不易反应的化学物质,那么压力就是一剂高效的催化剂。它不是鼓励人成功,而是逼人成功,让人没有选择不成功的余地。
漫画中背负着压力这座大山的人也是一样,如果他只是每天在重压下苟延残喘,或许一辈子都要被压在这“五指山”下;但如果他像一颗不屈的种子,“咬定青山不放松”,誓不被压力打垮,抓住每一缕阳光,不放过每一滴雨水,终有一天会破壳而出,长成大树!没错,有压力的人,往往如同没有鳔的鲨鱼,不努力前行就会被淘汰,因此都奋勇向前。要记住,当你为受到各方压力而叫苦不迭时,你已经在悄悄地前进了。
感谢压力吧!正是压力给我们脆弱的心打上了一针强心剂。压力可以暂时把我打败,但永远无法使我屈服!
2.(2023新编,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中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我们想走的路,一条路是我们必须走的路。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以言论为材料的话题阐释型作文题。
审题时,首先要理解材料内涵,把握材料话题。“路”是材料的话题。“两条路”象征不同的人生道路、生活方式或价值选择。“想走的路”是遵从和符合主观意愿的路,可以是梦想或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