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40 考场作文审题立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3页3.31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40 考场作文审题立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docx
文档介绍:
考点40考场作文审题立意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作文的“意”就是作文的“帅”,可见审题立意之重要。高考语文卷总分150分,作文60分,限时150分钟,作文用时也就不能超过60分钟。而考场作文的阅卷评判是短时完成的,考生的作文只有在短时间内进入评卷者的期待视野才可能获得高分。这就要求考生审题立意“唯有于众人无声处亮出自己的声音,方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有优于他人的亮点”。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背后引导语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对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规定。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一、审题立意典例引路
[典题] 
题目一:
阅读下面材料,近要求作文。
有人说: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有人说: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还有人说:应该有所怕,有所不怕。
以上看法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样的经历、思考和感悟?请以“畏”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目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最重要的才能,第一是无所畏惧,第二是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培根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不畏风浪的人,才能达到彼岸。――马克思
畏惧是害怕遭到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斯宾诺莎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周国平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无所畏惧/有所畏惧”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解读]
材料一至少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立意:
从“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这句话出发,可以写人应有敬畏之心;
“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则强调人应有勇敢无畏之心;
“应该有所怕,有所不怕”则应辩证地看待“怕”与“不怕”的关系。
材料二,即可着眼于“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颂扬一种排除万难、锐意进取的精神,也可落笔“人生在世也当有所畏惧”,阐明人应当畏惧什么(回答可以是“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尊严”、“敬畏文化遗产”、“敬畏民意”、“敬畏法律”、“畏惧心中的道德律”、“畏惧规则”等)以及为什么要畏惧;当然,还可辩证分析,提倡在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勇士的同时,存留一份敬畏之心。
材料三:
“畏惧”是常用词,不生僻,也不太有诗情画意,也不蕴含深奥的哲理,和曾经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怀想天空”等题目相比,显得平实朴素,意蕴完全读得懂。从“无所畏惧/有所畏惧”题目所给信息看,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不仅仅是表述最原始的“害怕”心理,而是要上升到对人类生活态度的思考。题干中的名句蕴含着深刻理念,考生应该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
“无”与“有”并举。这个话题乍看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要写好这个选择型作文,关键是认识清楚“无所畏惧”和“有所畏惧”的抉择标准。对缺点的解剖,对正义的捍卫,向邪恶挑战,向权威叫板,这时候应当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当然,这一切应当站在真理和时代的高峰上。我们不畏困难。但应当畏惧自身的狂妄;我们不畏强权,但应当畏惧弱势者的呼声;我们不畏暴力,但应当畏惧自己滥用暴力。
从解题层面来看,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可写,即“无所畏惧”和“有所畏惧”。也可任选一个方面的内容来写。当然,最好是两个方面兼写,且有所侧重。
写“无所畏惧”。①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荆棘、暗礁和急流。每一次战胜的过程都是走向“无所畏惧”的精神洗礼。小到一次上山的索道、一段漆黑不见五指的夜路,这些最细微的生活片段,可以成为整个人生态度――“无所畏惧”的象征和隐喻。“畏惧”是内心的感受,“无所畏惧”更是内心的提升,在叙事的时候,如果把内心最微妙的感觉、把周围最生动的细节表述到位,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极有可能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胜过一切豪言壮语,丰功伟绩。但是,如果语言平平,言之无物,未能写出自己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