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向07 赏析修辞-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6页21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向07 赏析修辞-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考点微专题
考向07 赏析修辞
1.(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解析】
(1)画线句中“吃好喝好长得好”本来是用于形容人吃健康的食物喝健康的水才能茁壮成长,此处拟作“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把棉花进行人物化处理,赋予棉花人类的行为状态和心理感知,让原本无情感的自然之棉花显得亲切可感,从而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棉花细心呵护的情感。
(2)在句式表达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原本是自然学科的术语,表达缺乏生动活泼。拟人手法的运用,把原本无性格的棉花拟作有性格的人类,作者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读者眼前就会出现棉花茁壮成长的栩栩如生的画面,从而使句式表达活泼,更加生动和形象。
2. (2022·江苏常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实。一面可能是书画,承载古人喜怒农乐;一面可能是空白,留予后人思考填充。如今,折扇已变成一种情绪或文化的载体,是对生活的美化和装点,是挂在时代腰间的奢侈品。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反复是“一面……一面……”,叙说折扇扇面表现的内容,强调了折扇扇面的丰富内涵和其承载的独特的文化意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
反复是“一面……一面……”,有意让词语重复,叙说折扇扇面表现的内容:可能表现历史,也可能表现现实,也可能是承载古人喜怒农乐的书画,也可能是留予后人思考填充的空白,强调和突出了折扇扇面的丰富内涵和其承载的独特的文化意蕴。
3. (2021·福建三明·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可见“从俗从众”,有的时候也会造成不适感。而避免不适感,一方面要从得有理有据,不能将错的硬掰成对的;同时也要循序渐进,用既谨慎也开放的态度对待字音演变。毕竟,语言是我们日日挂在嘴边的交流工具,也是文化流淌千年的重要根基。尊重我们的文字,既要方便当代人畅所欲言、不拗口的日常使用,也要尊重古人挥卷豪放的笔墨和吟咏动人的长歌。况且,就连今天是吃元宵还是吃汤圆,南北方人尚且存在争议,更何况我们的语言呢?
反问句比一般陈述句更具表现力,请据此对文中结尾句子所用的反问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①加强语气,使对“语言既要尊重日常使用,又要尊重古人”这一看法表达得更加清晰、有力;②引发思考,将“语言如何从俗从众”与“吃元宵还是吃汤圆”的生活
实例进行类比,给读者留有思考的空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反问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反问句比陈述句,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这句话用“吃元宵还是吃汤圆”做类比,肯定了语言中的读音存在争议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加强了肯定语气,使前文“语言既要尊重日常使用,又要尊重古人”这一说理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反问的句式是只问不答,而答案自在其中,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用“吃元宵还是吃汤圆”的生活实例与语言的读音存在争议类比,最后运用“更何况我们的语言呢”这一反问句,进而让读者深深的思考“语言如何从俗从众”的问题。
4. (202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
这样的日子里最怕的是阴雨天气。一天夜里,突然阴云密布,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一看就知道大雨将临。正赶上满岭是七八成干的红薯干,村民不敢怠慢,连夜喊着叫着,提了风灯,在蜿蜒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岭上赶,然后推着堆得小山般的车子往家跑。当时,年少的我还不太能理解大人的焦急,引起我兴趣的是路,上那一行行攒动的黑影和点点跳跃的灯光。面对大人们热火朝天地捡拾红薯干的场面,我伫立在沙岭上,感觉自己陡然有了一种雄伟的气魄。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作简要赏析。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它强调了空气湿度之大,生动地写出在夜里山间大雨将至时空气给人的潮湿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语句的能力。
首先准确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是效果。
“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运用夸张手法,“仿佛能挤出水来”是强调天空阴云密布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