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秘籍04 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满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12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秘籍04 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满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秘籍05 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满分秘籍
(新高考1、2卷)
选材
特点
2021年新高考卷Ⅰ选择的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马》,是一首寄赠诗;新高考卷Ⅱ选择的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子》,是一首劝诫诗。2022年1卷是宋词魏了翁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2卷是唐诗李白的《送别》,选材范围广泛,无固定模式。
题型
特点
在设题上,四套卷均设置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所设考题基本上涵盖了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要考点:诗歌形象、诗句内容、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命题上,四套试卷古代诗歌阅读题,沿袭了近几年的命题形式与命题特点。从题材上看,涉及酬和题画、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借事抒怀等;从作品的写作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为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从考查角度来看,既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又有对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的考查,而对鉴赏形象、语言的考查,通常融入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
分析
预测
古代诗歌阅读题,读懂诗歌,是第一步。近三年的古代诗歌阅读题明显地体现了这点,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选择题考查的基本内容就是对诗句的理解,所以读懂诗歌是鉴赏评价诗歌的前提。主观题的解答往往也是基于对诗歌内容的充分理解把握而进行的,单纯地套用答题模板很难拿到关键的得分点。
辨析选择题的三大解题步骤
解题步骤
释义比对
步骤一:
读懂诗歌,
泡开诗意。
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做到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
步骤二:
明确角度,
分析选项。
将选项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
步骤三:
文题比对,
细加体会。
把选项与全诗进行综合比对,根据排除法,确定对的选项或错的选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  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解题指导]
第一步:读懂诗歌,泡开诗意
《读史》这首七言律诗是王安石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把糟粕当精华的情况而写的。诗的前四句说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即便是最出色的画师,也无法描绘出人的精神。因而史书不过是故纸堆而已,并不能真正表达出历代高贤的品格。王安石不只是替古人感慨,也是为自己担忧,他已经预感到那些守旧势力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后世强加于他的污水肯定不会少。他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正史”对他的评价,应当透过层层迷雾追寻历史的真相。
第二步:明确角度,分析选项
选项
考查角度
选项分析
正误判断
A项
内容理解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以自古以来的高人贤士的品格并不一定被人理解甚至被人污蔑的事实来抒发感慨,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正确
B项
内容理解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历尽艰辛,建功立业,但他们的事迹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最终,他们高贵的品格无法在记载中全部显示出来,意在强调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差异。
错误
C项
内容理解
历史人物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因为蒙昧不明而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纷扰繁杂的传言中更会失去真实。
正确
D项
理解语言
典籍中的记载并不全是精华,绘画最难表现的是人的精神。这表明了诗人对于史书的态度,即文字记载难以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品格、史实的真相,具有警示意义。
正确
第三步:文题比对,细加体会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比较选项,巧妙排除,确保选项得满分。
答案 B
【典例2】
(2022·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