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秘籍07 语段综合抢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7页30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秘籍07 语段综合抢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秘籍08 语言文字运用之语段综合抢分秘籍
新高考卷
语言文字运用题组是高考试卷改革变化的试验田,根据2023年高考蓝皮书阐述的情境式命题的“金线”、“银线”、“串联线”的三线原则,语言文字运用所设考题均在情境中体现,将关键能力考查置于语言情境之中,情境化材料来源中国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科普知识等,彰显文化自信,立德树人。考题以微阅读形式呈现,体现了命题者的整合思维。
2022年题型已在2021年基础上进行了改变,把词语成语辨析题由客观题改成了主观题——成语填空,难度加大,语境意识增强。病句辨析也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
题型非常灵活,阅读材料非常灵活,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要学的,都有可能出现在考卷上。总之,考查范围更大了,考查形式更灵活了,这无疑对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值均为20分。
总体而言,试题命制稳中有变。词语(成语)、语病、衔接、补写题型为稳定的题型,修辞特点及效果、压缩等为轮考题型,题型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扎实基础是根本之法。
1.成语填空题策略
义境相符 成语填空
(1)通读语段,尤其要认真阅读成语所在句子,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圈画出所填成语的前后词语,看好句子之间的或明示或暗示的信息,弄清前后表意重心,还要了解语段的性质及文体风格等特征。
(2)认真分析与体会语境的限制性与提示性。成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对该成语起着限制、阐释、照应或提示作用。任何成语在句子、语段中绝对不是“孤立”的,总与上下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分析语境,就是把种种联系找出来。
(3)根据语义找契合,划分关系看搭配,确定备选成语。
2.病句修改题策略
将病句辨析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后,其实更加容易操作。此题分值为4分,一般需要修改的地方是2处,纵观历年高考病句辨析题,所选的病句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命题人想方设法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标志”还是十分明显的,而且也有规律可循。具体如下。
方法
具体阐述
1.抓修饰语
注意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顺序,看语序是否恰当。
2.抓并列结构
句子中一旦出现表并列的词,如“和”“与”“及”“同”“跟”等,就要注意判断其前后词语是否搭配,词语之间是否能构成并列关系,排列的顺序是否符合逻辑等。
3.抓长宾语
当宾语较长时,要注意是否存在宾语中心词残缺或定语与宾语中心词搭配不当。
4.抓多谓语
当谓语较多时,要注意是否存在主谓或动宾搭配不当,或结构混乱。
5.抓句
首介词
若句首出现介词,可以考虑是否滥用介词,致使主语缺失。如果句中出现“经过……”“在……中”“从……中”“由于”“关于”“对于”等时,后面的分句有可能缺主语。
6.抓两面词
句子中出现“能否”“能不能”“是否”“好坏”“有没有”“好不好”等词时,要注意有没有与之相照应的两面词,不能犯“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7.抓否定词
句子中出现了“不”“没有”“否”“不能”“否则”等否定词,或“禁止”“阻止”“防止”“否认”“怀疑”“避免”“杜绝”“幸免”“难免”“切忌”等含否定意味的动词,往往容易造成否定不当的错误。
8.抓代词
看代词是否指代不明。代词指代不明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示代词,如“此”“这”“这方面”等;二是人称代词,如“自己”“他(她)”等。句中出现这两种代词时,都应考虑是否存在指代不明的毛病。
9.抓数量词
句中若有数量词,就要注意:表示下降的不能用倍数,即“降低”“减少”“缩小”等不能用倍数;概数与确数不能同时使用,概数前面不能加“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数量词不能修饰集合概念。
10.抓关联词
句中有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首先,要检查关联词之间是否搭配得当;其次,要注意它们的位置。如果搭配和位置都没有问题,就要检查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11.抓包含词
某些词语的意义已经含某一个意思,语句中却再次出现表示该意思的词语,造成意义重复,如“十分酷爱”“十分悬殊”“非常奇缺”“过分溢美”“眼下的当务之急”“否则不”“突然猝死”等。
12.回顾基础
压缩主干查看成分,搭配,句式等病句辨析基础知识
3.修辞手法题策略
(1)准确辨认修辞手法,并给出结论
(2)熟记修辞手法的通常作用,答题时将该修辞的通常作用结合具体语境一起分析。
易混的几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主要区别
比拟与比
喻的区别
①比拟是指拟人和拟物,把物当人或把人当物写。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
②比喻强调的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
借代与借
喻的区别
①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