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重难点12 把握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31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重难点12 把握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重难点12 如何把握诗歌阅读题
如何鉴赏诗歌五个入手点: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诗歌鉴赏试题,全国甲乙高考卷,设置两道试题(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一道简答题,6分;),总分9分,在整个试卷的15、16小题的位置上,考试内容就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情感价值观、对比阅读等,一般情况下,不是单纯地只考查其中的一个方面,比方说,考查怎样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既要答出抒情手法是哪一种,也要回答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哪句诗句中判断出来的。近几年,主观试题考查情感价值观和比较阅读的题型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一、【河南省长垣市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舟过大通镇①
杨万里
淮上云垂岸②,江中浪拍天。
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③。
芦荻偏留缆④,渔罾⑤最碍船。
何曾怨川后⑥,鱼蟹不论钱。
【注释】①大通镇;今铜陵市大通镇,地处贵池、青阳、枞阳、铜陵四县及交界处,自古就是沿江重镇,明代在此设“巡检司”,”河泊所”、“递运所”、“驿运站”。②淮上云垂岸:指水天相接的地方,压着厚厚的云层。③牵:通“纤”,纤夫拉船用的纤绳。④缆:拴船的缆绳。⑤渔罾:用竹竿支架的渔网。⑥川后:船行驶的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说大通镇风急浪高,江中浪海翻涌,险象环生,后说并不曾有丝毫抱怨船行的慢。
B.诗人以浓郁、凝练的文笔,撇开闹市的繁华,单从大通镇的自然美景中截取画面,从一个侧面描绘出鱼米之乡。
C.“芦荻偏留缆”,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醉手法,丛生密集的芦荻,偏偏好客地欲牵留着船上的缆绳,显得有情有义。
D.“渔罾最碍船”,诗人特地选取最富地方特色的渔罾来写,最是那些捕鱼虾的渔罾十分繁忙,阻碍着船只的前行。
15.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B    
15.这首诗描绘了水拍江滩图、渔罾碍船图和鱼蟹价廉图,表达了对大通段长江风光的惊奇之情,对当时大通的繁华、富庶的境况的赞美之情。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浓郁”错,应该是淡雅的文笔。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江中浪拍天”概括出“水拍江滩图”,结合“渔罾最碍船”概括出“渔罾碍船图”,结合“鱼蟹不论钱”概括出“鱼蟹价廉图”。
诗歌描绘了大通风急浪高、江中浪海翻涌的长江自然美景,也描写了丛生密集的芦荻好客牵留缆绳、捕鱼虾的渔罾不让船只前行的有情有义的长江风俗画面,还有“鱼蟹不论钱”所表现出来的繁华、富庶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大通段长江风光的惊奇之情,对当时大通的繁华、富庶的境况的赞美之情。
二、【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3届高三11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②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饯”字。
B.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C.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