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重难点14 诗歌阅读之选择题-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16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重难点14 诗歌阅读之选择题-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重难点14 诗歌阅读试题之选择题(客观题)
思考角度一 是否错析形象(特点)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通常指形象身份理解错误,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不当等。特别是诗歌意境和意象的分析有误。
思考角度二 是否错析内容情感
通常指诗歌情感或主旨表述有误。
思考角度三 是否错析语言(风格)
通常指词语解释错误、语言特色错误、语言风格错误等。
思考角度四 是否错析技巧(艺术手法)
通常指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等。
表达技巧在诗歌里包含的内容很广,所有在表达方面的技巧都包括在内。
思考角度五 基础知识运用错误
解题步骤:
第一步,看标题、析注释,整体感知明选项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思路写的。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情语、意象、题材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大意的最佳切入点。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并借助选项进一步全面理解诗歌,然后再解题。
第二步,抓情语、品意象,启动情思巧筛选
初步感知诗歌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排除;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偏激的,大概率也是不恰当的。
第三步,画重点、明要求,逐项核对再排除
选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词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解释等,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排除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选项。
第四步,辨真伪、细分析,对照诗句作判断
针对不同的考查点和命题方式,考生在分析比对时应有不同的策略。在试题提供的选项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的情况,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有时会出现曲解原意的情况。如选项中出现“都”“全部”之类的判断词时,我们就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辨别其真伪。
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采用的设误手段有:错析形象(特点)、错析内容情感、错析语言(风格)、错析技巧、错析基础内容。有的将多个错误点杂糅在一个选项中。艺术技巧判断错误和诗人观点态度理解错误是选择题的高频设错点,更加侧重对诗句意思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对诗句中关键词的理解是近几年的命题新趋势。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一、(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高三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①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②秀句,乐府待新词。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注]①逋(bū)客:隐居或无官失意的人。②供:供奉,即传诵之意。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前四句客观地叙述了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生逢乱世、仕途多艰、到处流离的生活状况。
B. 五六句以极精练的诗句,概括了李白、杜甫一生的不幸遭遇。一“恨”,一“悲”,着力表现二人抱负不得实现的痛苦心情。
C. 七八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李杜诗歌成就及其影响,表达了对两位诗人的仰慕之情。
D. 全诗读其诗,思其人,感其遇,既感叹、同情李杜二人人生境遇,又庆幸他们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
16. 有人认为本诗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5. C
16. ①“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许多诗人正是因为抱负不得施展,有了坎坷的生活际遇,才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②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的出现,都是“天意”,是时代的产物。③人民对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充满喜爱和期待。④经典的作品往往可以经受时间和空间的检验,经久不衰,广为流传。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七八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李杜诗歌成就及其影响”分析错误,“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写李白、杜甫的诗章将被千古传诵,诗人的名字将遍播天涯海角。没有使用“夸张”手法。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分析鉴赏及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
(1)诗的首联“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记述李白和杜甫晚年流落异乡的悲惨状况。第二联“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是首联的进一步延伸,谓李杜二人生逢离乱时代,一生不得志,而且到处流离,过着穷困潦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