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重难点15 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31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重难点15 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重难点15 诗歌思想情感价值观
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读题目,明范围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则暗含文章的主旨,有的形象地表现中心,有的标明文章的内容。
二、读作者,知背景
在欣赏诗歌时,一般要事先了解作家的思想、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等。
作家的思想往往通过作品流露出来。例如孟浩然积极入世的思想通过《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表露出来。
作家的思想和经历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李白本想积极入世,却又鄙弃世俗、蔑视权贵,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时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了解了他的这些思想和经历后,我们才能准确地解读他的《 行路难》《 将进酒》 等作品的思想内涵。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两样的风格与思想,就和她在这前后的经历和遭遇直接有关。
三.读注释,解难点
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
四.读诗句,解诗意
要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弄懂诗的语句,才能把握诗的内容,进而进行评价赏析,因而先解诗句才能读懂诗。
五、找诗眼,明中心
能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古诗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什么是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
分类别,明方向
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但是叙事诗篇幅过长,不便于考核。因而考核的诗歌主要是抒情诗。
理结构,明思路
古诗的层次结构,主是从诗歌的景(境)与情、事与情、事与志、景(境)与人、时间与空间等角度来考虑
一般来说,诗歌鉴赏思想情感价值观的试题,出在简答题上,也就是6分的简答题,有时候也会直接提出“这首诗(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也有的时候会换一些词语来提问,比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本诗(词)意蕴丰富,请加以赏析(分析)”,或者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同是写“(某种情感),有什么不同?”等,提问起来比较含蓄。
一、【广西柳州市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高台
王融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临高台
谢眺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①。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注】①绮翼,这里指窗帘。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和谢诗都属于登高诗,开头均紧扣题目,直截了当交代登台原因。
B.王诗登台见到了莲桂花开的盛景,谢诗登台映入眼帘的是归巢的孤鸟。
C.王诗中的“含月”和谢诗中的“朝夜”都表明诗人登高望远直至深夜。
D.王诗和谢诗虽然所写之景不同,但都能够体现出“诗以言志”的特点。
15.两首诗抒发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B    15.①王诗生动描摹登高所见之景,又融入虚写想象,流露出了诗人纵目游览的惬意与自在。
②谢诗描写了登高所见的肃杀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思归不得的愁苦。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B.“见到了莲桂花开的盛景”错。“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是说那高洁雅丽的莲花只有盛夏时节才吐蕊,那清香疏淡的桂花却要随着秋天的来临才能开花。可见,诗人并未见到盛开的莲花和桂花。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王诗写登高所见,采用了地域上由远及近、空间上由上而下、时间上由先及后的写法,写得很有层次和条理。诗的开篇紧扣题面,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游人”之所以要“临高台”的原因。接下来就开始写登高所见了,纵然夏未至秋未到,莲花桂葩的神采风韵眼下“游人”确实无从领略,可是此时他心中却想象到了。当“游人”从夏莲秋桂的遐想中回到现实中时,他的目光已向稍远的地方投去。园外,那杨花柳絮在低空轻飘飘地飞扬。而清晨早已散去的鸟儿,此刻已然到归巢时候,它们正陆陆续续地动远方回来。诗人在摹写登高所见的同时,又将未见景象融入其中的写法,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流露出了诗人纵目游览的惬意与自在。
谢诗首两句写游子登高而思乡,首句点明一篇主旨——“思归”。“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写登台所见。接着“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二句写身所感受。“谁知倦游者”句,与首句照应,揭示“思归”之意。全诗八句,从“思归”起,到“故乡忆”结。明写“思归”之情,实写“倦游”之意。以景衬情,融情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