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专题2:关注语文命题前沿的考法特点-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重点突破.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29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专题2:关注语文命题前沿的考法特点-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重点突破.docx
文档介绍:
专题2:关注语文命题前沿的考法特点
考法 1: 以生考熟,体现试题创新性
“以生考熟”中,“熟”指考生比较熟悉的考点或考查角度,“生”指题干不同于传统的命题角度,设置新的形式。这类试题往往是在考查相关必备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拔高,呈现出重视关键能力和考查必备知识的双重特点。比如语句衔接题轻句式结构、表述主体,重在考查造项本身与原文文意是否符合。
【试题1】(2022·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4月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小楼是李煜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小楼,       ,就是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楼,大多被寄予两层意蕴:一是忧伤、思念之楼;二是闲适、富有意趣之楼。除此之外,“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       、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 ),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受。
在李煜的词作中,还有一个词经常被用到,跟随在“小楼”之后,它就是“凭栏”。“凭栏”字面的意思是身子倚着栏杆,在诗词中常有凭栏远望之意。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幽独情绪愈发浓厚的词人往往以阔大的空间带给心灵自由感,使精神得以舒展。词人初衷是借空间的广阔稀释精神的“幽”与“愁”,可是,往往      。意象间的照应,情感的层层深入,使词的空间境界进一步得到拓展,这是李煜词风       的重要因素。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名副其实 自言自语 欲速不达 标新立异
B.顾名思义 自言自语 适得其反 独树一帜
C.顾名思义 喁喁私语 欲速不达 标新立异
D.名副其实 喁喁私语 适得其反 独树一帜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的诗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B.辛弃疾的词作“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秦观的词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柳宗元的诗作“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17.B。【解析】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联想到它的含义。名副其实, 名与实际相符。根据语境,选择“顾名思义”。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喁喁私语,形容说话声音小。语境强调“无人知晓、无人懂得”,故选择“自言自语”。欲速不达,一味图快,反而不到目的。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根据前文“初衷”和“可是”这一转折关系,奇分要选择“适得其反”。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标新立异,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根据语境选择“独树一帜”。
18.B。【解析】由“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于谁听?”可知“这种感受”指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人懂得的惆怅和苦闷。结合语境并综合分析选项诗词涵义,B项衔接最恰当。
【试题2】(2022·重庆4月第二次调研抽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些年节水观念越发内化于我们的生活。很多家庭中,节水型器具并不少见:微博作者列举了诸如,空气注入式水龙头和花洒,冲水量至少分两挡的抽水马桶,智能控制水量的滚筒洗衣机……
①     ,在细节处节水,我们也大有可为。挤牙膏、涂洗手液时关掉水龙头,定期检查家中水管水龙头是否有跑冒滴漏,储存热水器预热时的冷水等,都是节水的好方法。
其实,②    ,也应该拓宽视野。由于生活用水对水质要求高,需要消耗相当多的资源对其进行处理,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节约用电、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燃气,都是促进水资源节约的有效途径。减少污染,拒绝浪费,注重细节,③    。
在科技节水管理方面自来水公司通过物联网智慧供水系统,涵盖城乡供水中的水源地取水、水厂制水、管网输水用户用水等各个环节的监控,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解析】解答本题,可分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把握语段主要内容。第一段,主要介绍节水观念和节水型器具;第二段,说明节水可从节处着手:第三段,指出节水之外其他方面的节约等;第四段,写自4司在科技节水管理方面的做法。
第二步,把握横线前后内容。第一处,从语句位置看,应该是首括句;第二处,从复句关系看,此处上文内容的总结,后史的“也”转换话题,引出下文;第三处,从语句看,应是对这一段内容的总结
第三步,根据语境拟写答案。第一处,前文列举了家庭中的节水型器具,其后列举了细节处节水的表现,由此判断,此处可填写“除了使用节水型器具”等内容;第二处“也应该拓宽视野”及后面其他有关节约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