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十 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3).docx


高中 高三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2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十 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3).docx
文档介绍:
2023届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专题十 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3)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①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②。
面如田字③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①南宋初期,诗人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因有所感而作此诗。②《世说新语·任诞》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赴任,京都人托他带书信百多封,他悉投水中,并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③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本诗创作于风雨交加之时,而“似晚秋”又为诗歌意境增添了萧瑟之感。
B.“千岩秀”与“万壑流”对仗工整,静中有动,实景呈现了重峦、万流的奇丽之景
C.“钟唤梦回”四字将上文意境与诗人心境巧妙联结,由写景自然过渡到下文的抒情。
D.全诗语言流畅,写景开阔,抒情细腻,且多次借用典故,笔墨委婉而情意深沉。
2.吕本中的诗感情丰富,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妃曲二首①(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娅。
含***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②春风手③,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注]①这两首诗作于公元1059年,汉国、西夏“交侵,岁而百万”。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其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借汉言宋,想到明妃。②杆拨:弹琵琶的工具。③春风手:形容能演奏出动人音乐的妙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通过写昭君入胡及其在胡的情况与心情,塑造了一个可悲可敬的明妃形象。
B.诗中胡人毡车百辆迎娶昭君的热闹场景,与昭君“独无处”的孤独形成了对比。
C.诗歌通过昭君弹琵琶、看飞鸿、暗垂泪等细节描写,展现出其内心的愁苦孤独。
D.本诗语言含蓄凝练,婉丽动人,语意深长,耐人寻味,表现出鲜明独特的风格。
2.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中“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与本诗“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都写了昭君琵琶留音后世。两首诗借此表达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
杜甫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尘暗不开”暗示了时局的动离不安,同时又揭示了行程的艰难,字里行间蕴含牵挂之情。
B.首联次句在与弟弟分别之际,就关注其几时归来,更显依依不舍之情,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C.“日落望乡台”极富画面感,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深刻表达对弟弟的眷恋之情。
D.尾联“长东北”“安在哉”拓展了时空,极言旅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伤别之情更进一层。
2.颔联是如何表达深沉浓郁的离别之情的?
4.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徐铉①
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历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