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七 考点11 连贯(1)(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三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3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专题七 考点11 连贯(1)(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考点11 连贯(1)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音乐可作为美育手段的心理依据是因为其独有的感染力。①__________,这种声音艺术是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的。当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后,②__________:有愉悦的,也会有令人心烦厌恶的。
和其他艺术一样,健康的音乐能带给人审美享受,影响着人们的意志、品格、情操,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正是③__________,音乐也就被称赞为最为流动,最为韵律,最为光彩化的语言。它能深刻地反映客观现实,揭示人的道德世界的美和庄严,给人以精神的慰藉、澄澈和净化。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①__________。二氧化碳有不错的保温能力,这层“毯子”越厚,就越容易②__________,进而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多种生物因为栖息地环境的骤然变化,而走向灭绝。③__________,实现碳中和是全球都要解决的事情。
碳中和的概念等同于“净零排放”,而不是二氧化碳“零排放”。净零排放的概念就是人类可以排放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但这个排放量中的一部分被自然过程吸收而固定,余下部分则通过人为努力而固定(比如通过生态系统建设吸收二氧化碳,或把二氧化碳收集后转为工业品或封存于地下),排放量与固碳量相等,则为碳中和。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家企业碳中和与否或碳中和程度,看的就是其排放量和固碳量之比。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飞关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3月23日下午,第二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携手开讲。在这次课堂上,液体的表面张力再度大显神威。“拉不断”的液桥实验完全超越了日常的经验和感知,展现出了令人惊叹不已的天地差异。一座小小的液桥,一端连着天上的航天员,一端连着地面的中学生,如同一根接力棒,连接了中国科学事业的现在与未来。
“天宫课堂”也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演进。人们发现, ① 最近两次“天宫课堂”直播的画面更加清晰、声音延迟明显减少。
② 。承担天地数据传输的天链卫星已经从数年前的第一代发展到了第二代,数据传输能力和稳定性大大增强,“天宫课堂”的呈现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此外,“天宫课堂”在努力扩大地面课堂覆盖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无限宽广的网络世界, ③ 。例如,航天员在回答地面课堂学生的提问之前,就先回答了网友提出的两个问题,这进一步激发了网友们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空间站的名字和构型内设颇具中国特色。载人空间站①_____,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这些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拥有民族气息;也容易和“太空实验室”,“空间站”概念联系起来。②________?整体呈T字构型,有三个舱段,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其中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上面的操作界面全部采用中文。三舱正像人的大脑与双手一般,③_________,两个实验舱分别用于生物、材料、微重力流体、基础物理等方面的科学实验。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随字。
冰壶是一项技巧性运动,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战略思想,比赛时场上的局面①____________,不到最后一下,谁也不知道比赛的胜负,这也许就是冰壶的魅力所在。
由于②____________,上面有一层特制的微小颗粒,这时候就该冰壶刷出场了。运动员可以用冰壶刷刷冰面以改变冰壶与冰面的摩擦力,是冰壶滑行更加顺畅。因此,因为扫冰者无法判断冰壶的路线,这就需要投掷冰壶的运动员通过叫喊来③____________,使冰壶的运行更加精准。这些呐喊声虽然语言不同,但运动员到最后都要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一个长长的开口拖音。
6.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我注意到很早就有了学者借助德国思想家马克斯·舍勒的理论对所谓“怨恨”心态的探讨。舍勒对“怨恨”产生机制的描述富有启发。在他看来,①____________,因比较而嫉妒,因嫉妒而不能达到预期,长期无能就导致怨恨。舍勒承认,社会中的个体之间不可能不比较,但有两种比较:②____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