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 点线整合1.docx


高中 高三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13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 点线整合1.docx
文档介绍:
[复****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从”“孰”两字。2.掌握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实词特点及判定方法。3.掌握宾语前置句的规律特点。
连点成线 基础整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均为“及、比得上”。A项又、再/恢复。B项凝结/成为。C项同“智”,见识/知道。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答案 C
解析 C项“须臾”指片刻,古今义相同。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D项古义:托身,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名词作状语,每天。A项名词作动词,低于/名词作状语,往下。B项形容词,与“大”相对/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D项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形容词作动词,抬高。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案 A
解析 A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5.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统称“四书”,“五经”则指《诗》《书》《礼》《乐》《春秋》五部经书。(  )
答案 ×
解析 《乐》已失传,应为《易》。
(2)古代称解释经书的著作为“传”,像《左传》,就是为《春秋》一书作的注释。(  )
答案 √
(3)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
答案 √
连点成线 微点突破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从
    從   从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从”是会意字,甲骨文为一前一后两个“人”字,像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跟随。
义项
例句

惑而不从师(《师说》)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公从之(《烛之武退秦师》)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从此道至吾军(《鸿门宴》)

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
⑧堂房亲属
从兄、从弟
答案 ①跟随,跟从 ②使动用法,使……跟从 ③听从 ④参加,从事 ⑤依傍,挨着 
⑥由,自 ⑦同“纵”,合纵
识记方法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随”敌人的形象说法。“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次于最亲的人”即
“堂房亲属”也是顺理成章。
阅读小迁移——解释加点字 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后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张良见势急,至军门见樊哙,樊哙从(听从)良计,斥项王。项王不识此人,问所从(由,自)来,欲杀之,樊哙不顾。项王感其勇猛,命其从(挨着)良坐。
(2)孰
     孰      孰
小篆    隶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