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前提: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___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________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1)时间:________年到1433年,________率船队7次下“西洋”。
(2)活动:满载着中国的________、精美瓷器、________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发展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3)路线:先后到达______________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和红海沿岸。
国力
明成祖
1405
郑和
优质丝绸
上等茶叶
亚洲和非洲
非洲东海岸
4.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增进了中国与___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________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1)倭寇猖獗: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________”。
(2)倭患严重:明朝中期,由于明朝________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进行武装抢劫,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________”。
亚非
印度洋
航海
倭寇
国力
倭患
2.概况:________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________地区的倭患。此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消灭了两地倭寇,使__________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戚继光
台州
浙东
东南沿海
反侵略
民族英雄
知识点1 郑和下西洋
【例1】选项中,适合作为图名称的是( )
A.丝绸之路示意图
B.佛教传播路线图
C.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解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多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答案:____
D
知识点2 戚继光抗倭
【例2】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并平定东南沿海倭患的是( )
A.岳飞 B.郑和
C.文天祥 D.戚继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A项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B项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是明朝中外友好交流使者;C项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抗元英雄;D项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
答案:____
D
1.(2016·河南模拟)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永乐皇帝指的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崇祯帝
2.下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而建。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B
B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4.(2016·云南昆明)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