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某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共35张PPT).ppt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5页15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某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共35张PPT).ppt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
专题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发展历程【初步形成、正式建立、巩固、完善、新发展、顶峰(衰落)、结束】
2、评价
(中国古代政治)
一.发展历程: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3.西汉巩固: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4.隋唐完善: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元朝新发展: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6.明清达到顶峰(衰落):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
(一)双重作用。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如:秦朝、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如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大运河。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又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元朝的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①专制容易形成暴政、***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如秦朝暴政。②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束缚了文化。如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文字狱”。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如明清时期。
(二)不同阶段作用不同: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主要是消极作用。
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潮流,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统一始终是主流,分裂只是支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合则利,分则伤。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任何分裂势力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统一需要实力和政策,实力是基础,政策是关键。
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然得到人民的拥护。
我国古代统一的典型朝代有:秦朝;两汉;隋朝;唐朝;元朝;明朝和清朝。
二、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1、科举制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学员,扩建学舍;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4、科举制度的废除:戊戌变法期间,取消了八股取士制度;1905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评价:
积极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阻碍了科技和社会进步。
三、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经验教训
经验:汉、唐统治者都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权建设中,都继承了前代的制度,并加以发展、完善,有利于王朝的巩固。
教训:秦、隋统治者都实行暴政,激化阶级矛盾,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被推翻。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