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某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三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共11张PPT).ppt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36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某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三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共11张PPT).ppt
文档介绍:
第十三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知识网络
考点例析
(2017·广东)20世纪20年代,***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识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史实。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结合题干描述“人民来制定宪法”“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可知,该宪法是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即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测该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选C。
模拟预测
2018年备考方向预测:“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其中的“中国开始奋起”指的是(  )
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路
B.《马关条约》的签订使维新人士变法图强
C.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D.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参加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
A.人民的意志 B.党的意志
C.工人的意志 D.农民的意志
一、单项选择题
D
A
模拟预测
A
3.解读图表是学****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C.苏联的经济援助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4.学****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
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C
模拟预测
5.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
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有计划性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B
模拟预测
二、综合题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答案:行业:重工业。发展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答出“一五”计划也可)。
模拟预测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答案:特点:高速度、“以钢为纲”(答出一点即可)。
消极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失调;造成三年困难局面。(答出其1条即可)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