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数学解密23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定值 最值 范围 )(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数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8页2.85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数学解密23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定值 最值 范围 )(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解密23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定值 最值 范围)
【考点解密】
1.解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确定曲线方程(一般根据待定系数法或定义法).
第二步:设直线方程并与曲线方程联立,得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步:写出根与系数的关系(或求出交点出标).
第四步:将第三步得出的关系代入题目条件,解决范围、最值或定点、定值等问题.
第五步:反思回顾,考虑方程有解条件和图形完备性.
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方法技巧】
1.解决圆锥曲线中的取值范围问题应考虑的五个方面
(1)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或判别式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3)利用隐含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4)利用已知的不等关系构造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5)利用求函数的值域的方法将待求量表示为其他变量的函数,求其值域,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2. 处理圆锥曲线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类型较多,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几何法,即通过利用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二是利用代数法,即把要求最值的几何量或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利用函数方法、不等式方法等进行求解.
3.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求代数式为定值.依题意设条件,得出与代数式参数有关的等式,代入代数式、化简即可得出定值.
(2)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定值.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出距离的解析式,再利用题设条件化简、变形求得.
(3)求某线段长度为定值.利用长度公式求得解析式,再依据条件对解析式进行化简、变形即可求得.
【核心题型】
题型一:弦长问题
1.(2023·山东临沂·统考一模)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过的直线与的左、右两支分别交于点,且,则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由,设,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得到,然后设,与双曲线方程联立,利用弦长公式求解.
【详解】解:因为,
所以,
由双曲线的定义得,
解得,
则,
设,,,
联立,消去x得,
由韦达定理得:,
由,得,解得,
所以,

解得,
则,
故选:D
2.(2023·福建福州·统考二模)已知抛物线E:(p>0),过点的两条直线l1,l2分别交E于AB两点和C,D两点.当l1的斜率为时,
(1)求E的标准方程:
(2)设G为直线AD与BC的交点,证明:点G必在定直线上.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写出直线方程,与抛物线联立方程,利用弦长公式,求出的值,从而求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方程为或,与抛物线联立方程,由韦达定理得出,,求出直线方程和直线方程,求出交点的横坐标,然后进行化简,可以证明结论.
【详解】(1)当的斜率为时,得方程为,
由,消元得,,,;
由弦长公式得,
即,解得或(舍去),满足,
从而的标准方程为.
(2)法一:因为l1,l2分别交E于AB两点和C,D两点,所以直线斜率存在
设直线的方程为,设,
由,消去得,则.
设直线的方程为,
同理,消去得可得.
直线方程为,即,
化简得,
同理,直线方程为,
因为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交点必在垂直于轴的直线上,所以只需证的横坐标为定值即可.
由消去,
因为直线与相交,所以,
解得,
所以点的横坐标为2,即直线与的交点在定直线上.
法二:设直线方程为,由消去得,
设,则.
设直线的方程为,
同理可得.
直线方程为,即,
化简得,
同理,直线方程为,.
因为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交点必在垂直于轴的直线上,所以只需证的横坐标为定值即可.
由消去,
因为直线与相交,所以,
解得,
所以点的横坐标为2,即直线与的交点在定直线上.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中的证明问题的关键是:设出直线的横截距或者纵截距方程,联立抛物线,结合韦达定理,把目标逐步化简,得出待证明的结论.
3.(2023·福建泉州·统考三模)已知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直线l与C相切,且与圆交于M,N两点,M在N的左侧.
(1)若,求l的斜率;
(2)记直线的斜率分别为,证明:为定值.
【答案】(1);
(2)证明过程见解析.
【分析】(1)根据圆弦长公式,结合点到直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