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卷别 体裁 主题 考点分布 命题专家谈高考 名词 动词 (短语) 形容词 副词 介词 (短语) 连词 2021 新高考 卷Ⅰ 记叙文 作者第一次暑期打工的经历 4 9 2 0 0 0 1.选材特点 完形填空的体裁主要以记叙文和夹叙夹议文为主,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选材都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倡导至真至善至美的价值观。 2.考查特点 主要考查实词。一般情况下,名词和动词(短语)考查的数量在2/3以上。在能力方面着重考查考生的词汇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新高考新变化 (1)文章长度:200词左右,较以往20空完形填空有所减短。 (2)空格设置:由原来的20空变为15个空,分值也大大降 低,由以往的30分降为15分。 八省市 联考 记叙文 作者去理发店的经历 2 6 5 2 0 0 2020 新高考 卷Ⅰ 记叙文 保护湿地 7 5 2 1 0 0 山东高考 模拟卷 记叙文 住在树上 保护森林 2 8 2 0 1 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学****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完形填空是根据格式塔原理,按照考纲的要求对原文进行挖空,从而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分析能力的一种测试手段。它既要求学生借助语篇知识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文章的发展脉络,又要求学生能够从微观上分析句子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常见的语篇衔接手段来填补“残篇断章”。那么,学生该如何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又该如何对完形填空的语篇进行微观的分析呢?下文将结合语篇分析的相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第一讲 从宏观入手——洞悉文章脉络 语篇的宏观分析是对文章的语篇类型、组织结构等进行分析,通过文章的主题句或主题段落来确定文章的体裁到底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是应用文。文体不同,文章的组织结构自然也不同。在当前的高考中,完形填空 多是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类的文章。因此,运用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的叙事分析模式对完形填空的语篇进行宏观分析,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此模式包括点题、指向、进展、结局、评议和回应六个要素。 一、点题和指向 1.点题是叙事者在叙事之前对要讲的内容进行简短的概述, 会告诉读者“What is/was the story about?”。 2.指向是指叙事者会在文章开头交代清楚故事中的人物以及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 会告诉读者“Who is/was involved in the story?”以及“When and where does/did the story happen?”等。有时候,点题和指向会一起出现在文章的首句中,这样不仅能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进展和结局 1.进展是故事本身的发生和发展,是叙事语篇的核心部分。它回答的是“How does/did the story develop?”。 2.结局是指故事发展到最后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它回答的是“How does/did the story come to an end?”。 三、评议和回应 1.评议是作者对所描述的故事所做的一种评论,它体现出作者对故事的态度和看法。 2.回应是对故事主题的一种升华,对读者起着某种启迪作用,能使读者对故事理解得更深刻并进行深入的思考。但是有时候,叙事者会把故事的意义留给读者去体会和思考,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记叙文都具备回应这一要素。 (2021·新高考卷Ⅰ) My life as a tax-paying employed person began in middle school, when, for three whole days, I worked in a baking factory. My best friend Betsy’s father was a manager at Hough Bakeries, which, at Easter time, __41__ little bunny (兔子) cakes for all its __42__ throughout Cleveland.It happened that the plant downtown needed eight 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