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专练21 记叙文体类完形填空(解析版)---高考英语复习.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英语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0页11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专练21 记叙文体类完形填空(解析版)---高考英语复习.doc
文档介绍:
备战2021届高考英语二轮复****题型专练(新高考)21
记叙文体类完形填空
【命题意图】
完形填空是语言知识运用的第一节,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在一篇约250词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考试方向】
全国卷对完形填空的考查,近几年来一直以记叙文和夹叙夹议文为主,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辅。从选材到试题的设置都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
1. 题材相对稳定:文章的选材都是中学生熟悉的话题,能够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
能给考生带来心灵的启迪。且文章大多原汁原味,语言地道,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具有积极的教育意
义,体现出了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2. 文章短小精悍:完形填空的文章长度一般为250词左右,结构完整,脉络清晰,难度适中,全文设置20
个空格,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从层次结构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方面选择符合文章情节的选项,
很少涉及纯语法知识试题。
3. 稳定中有变化: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在选项的设置上,打破了传统的四个选项类别一致的命题规律。如2019年浙江卷第41题和45题四个选项中两个动词短语,两个为动词; 2015年全国卷Ⅰ的第44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以-ly结尾的副词,另外两个副词为outside和by;2016年全国卷Ⅰ的第52题的四个选项中设置了三个形容词和一个副词,第47题和第54题的四个选项均由两个动词及两个动词词组构成,第59题把两个动词及两个介词短语设置为一组选项。此外,2016年增加了对代词的考查,考生备考时需要注意。
【试题解析】
记叙文一直受高考完形填空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完形填空题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因为其有人物、情节发展等线索可循,内容情节深刻,常涉及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篇章与语句的结构变化丰富多彩。这种类型的试题,更能考查考生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选择符合文章情节的答案,可以充分体现考生对事物的应变能力。仔细研读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我们不难发现,记叙文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类文体,多以记人和叙事为主。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等手段记叙社会中的人物和事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记叙文多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的变化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来展开叙述。研读记叙型完形填空,可看出以下趋势:
  1.首句完整,线索清楚
  一般作者在第一句话就交代了人物的姓名、身份、业绩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再介绍事件的发生、发展,最后得出结果。
  2.叙述灵活,侧重语境。
  文章以叙述为主,人物间对话较少,绝大部分篇章是作者在描述事件,较少加入作者的观点或评论。因此,常会出现态度与观点的跳跃变换,或语气上的差异。这增加了情景的迷惑性和干扰性,从而突出了对语境的依赖,实现了在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通过语境,辨析词语,作出选择。
  3.实词为主,虚词为辅。
高考记叙型完形填空,篇章不长,一般在200~280个词左右,始终紧扣话题中心,形成一个主题连续体。选项一般为同一词类或同一范畴。重点集中于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副词等实词上,介词、连词、冠词等虚词的考查相对较少。实词为主,虚词为辅,更能体现在语境中考查英语运用能力这一思路。
【得分要点】
在记叙文类完形填空的解题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之外,还需要一套过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很明显,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大幅度提高正确率。
1. 读透首句,掌握主旨
重视首句,明确短文话题,了解篇章结构,预测全文内容。绝大多数记叙文的作者都会用一句话点明人物的姓名、身份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再逐渐深入介绍事件的发生、发展,最后得出结论,所以读透句首对学生了解全文至关重要,这就是我们理解文章内在联系的"突破口"。
2. 跳空速读全文,掌握中心
速读全文要求一气呵成,跳过空格,快速阅读,领会大意,把握中心。重点了解记叙文的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和结构主线。
3. 身临其境,故事重构
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假设自己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在此情此景下,模拟故事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心情,推理故事的发展,体验作者的心情以及观点和态度等,这样才能对故事或事件有一个贴切的把握,才能选出符合语境的选项。同时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
4. 关注末段,注意感想
最后一段通常是作者的有感而发、心理体验或经验教训等。要注意结合语境选用合适的形容词、副词、动词或名词等。
5. 浏览全文,复查核定
根据记叙文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