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向03相互作用 (弹力、重力、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8页81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向03相互作用 (弹力、重力、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备战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考向03相互作用
(弹力、重力、摩擦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
【重点知识点目录】
弹力的分析与判断
摩擦力分析
绳上的“死结”与“活结”
“动杆”与“定杆”
1.(2022•浙江)如图所示,公园里有一仿制我国古代欹器的U形水桶,桶可绕水平轴转动,水管口持续有水流出,过一段时间桶会翻转一次,决定桶能否翻转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桶自身重力的大小
B.水管每秒出水量的大小
C.水流对桶撞击力的大小
D.水桶与水整体的重心高低
【答案】D。
【解析】解:当桶中水增多时,水桶和水的重心上移,当重心上移到某一高度时,水桶会翻转,所以决定桶能否翻转的主要因素是重心的高低,与自身重力、出水量和撞击力等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
2.(2022•河北)如图,用两根等长的细绳将一匀质圆柱体悬挂在竖直木板的P点,将木板以底边MN为轴向后方缓慢转动直至水平,绳与木板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忽略圆柱体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在转动过程中(  )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圆柱体对木板的压力逐渐增大
B.圆柱体对木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C.两根细绳上的拉力均先增大后减小
D.两根细绳对圆柱体拉力的合力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设两绳子对圆柱体的拉力的合力为T,木板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为N,绳子与木板夹角为α,从右向左看如图所示:
在矢量三角形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在木板以直线MN为轴向后方缓慢转动直至水平过程中,α不变,γ从90°逐渐减小到0,又
γ+β+α=180°
且α<90°
可知
90°<γ+β<180°
则0<β<180°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可知β从锐角逐渐增大到钝角,根据
可得:
θ不变,T逐渐减小,可知绳子拉力不断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
3.(2022•襄城区校级四模)每个工程设计都蕴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如下图甲的家用燃气炉架有四个爪,若将总质量为m的锅放在图甲所示的炉架上,示意图如图乙,忽略爪与锅之间的摩擦力,设锅为半径为R的球面,则每个爪与锅之间的弹力(  )
A.等于 B.小于
C.R越大,弹力越小 D.R越大,弹力越大
【答案】C。
【解析】解:设每个爪与锅之间的弹力为F,根据对称性可知,正对的一对爪对锅的弹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则四个爪对锅的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等于锅的重力;设正对的一对爪之间的距离为d,则F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sinθ=
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4Fcosθ=mg,
解得:F===>,可知R越大,则F越小;故C正确,ABD错误。
静摩擦力的有无、方向的确定
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两物体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又难以判断,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向什么方向滑动,从而确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
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如下图所示,在拉力F作用下,A、B一起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对A来说,它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拉力F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知,A必然受沿A、B接触面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由于物体B相对地面向右滑动,所以B在地面上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在A、B接触面上,B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
弹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2)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
对于形变明显的情况(如弹簧)可由形变直接判断.对于接触处的形变不明显,判断其弹力的有无可用以下方法.
①拆除法
即解除所研究处的接触,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若不变,则说明无弹力;若改变,则说明有弹力.
②分析主动力和运动状态来判断是否有弹力.
分析主动力就是分析沿弹力所在方向上,除弹力以外其他力的合力.看该合力是否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若不满足,则存在弹力;若满足,则不存在弹力.
(3)分析滑动摩擦力
对滑动摩擦力问题的分析与考查趋向于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这类题中一般具有多体、多力的特点,要运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解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建立正确的方程,然后进行解题。同时要理解摩擦力的本质,在表面间比较凸起的地方才互相接触,而大多数的地方是不接触的,实际接触的微观面积远小于视宏观面积。摩擦阻力与实际接触面积成正比(不是与视宏观面积成正比)。在一般情况下,实际接触面积又与表面上的正压力成正比,所以,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摩擦力公式f=μN,物理学中把比例因子μ定义为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在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