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16.3 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讲)--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1.19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16.3 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讲)--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第十六章 光学
近5年考情分析
考点要求
等级要求
考题统计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光的反射和折射

2022·重庆卷·T16
2022·海南卷·T3
2022·江苏卷·T12
2022·辽宁卷·T5
2022·山东卷·T7
2022·浙江6月卷·T8
2022·浙江1月卷·T11
2022·全国乙卷·T34(2)
2021·北京卷·T2
2021·海南卷·T6
2021·湖北卷·T5
2021·江苏卷·T7
2021·辽宁卷·T4
2021·浙江省6月卷·T12
2020·山东卷·T9
2020·浙江1月卷·T12
2020·浙江7月卷·T13
2019·全国I卷·T34
2019·全国III卷·T34
2019·海南卷·T18
2018·海南卷·T16
2018·江苏卷·T16
2018·全国I卷·T34
2018·全国II卷·T34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2022·北京卷·T2
2022·上海卷·T3
2022·山东卷·T10
2022·浙江1月卷·T16
2021·浙江省6月卷·T1
2021·山东卷·T7
2020·海南卷·T5
2020·山东卷·T3
2020·浙江1月卷·T1
2019·北京卷·T14
2018·北京卷·T15
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
2019·天津卷·T23
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2022·海南卷·T14
2022·浙江6月卷·T4
2021·浙江省6月卷·T18
2019·全国II卷·T34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1.理解折射率、光的折射和全反射;2.掌握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应用方法;3.进一步增强物质观念,认识光的物质性和波动性.
科学思维:1.通过光的干涉、衍射等论证光具有波动性,增强证据意识及科学论证能力;2.利用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规律求解问题.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了解激光的特性,认识波动性.
科学态度与责任:应用本专题知识解决生活中由光带来的折射问题,形成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
命题规律
命题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现象的考查常以计算题形式出现,是命题热点、常考点;光的干涉、衍射和相对论基本假设则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趋势分析:预计以后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仍然以光的折射、全反射等光的传播规律作为主要命题方向,但对于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内容的重要结论也需识记.
备考策略
该部分内容主要以几何光学为主,以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为主要命题点,需要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对于本部分的实验,要注意对其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等的理解。
常见题型有: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②光的干涉和衍射;③光学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④电磁场理论与电磁波的性质;⑤电磁振荡与电磁波谱;⑥对相对论的初步认识。
【网络构建】
专题16.3 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
1.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当光线AO以一定的入射角θ1穿过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从而画出折射光线OO′,求出折射角θ2,再根据n=或n=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2.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铅笔。
3.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并取aa′上的一点O为入射点,作过O点的法线MM′。
(3)画出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上插上P1、P2两根大头针。
(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条长边与直线aa′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线bb′。
(5)眼睛在bb′的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个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3、P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B及出射点O′,连接O、O′得线段OO′。
(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
(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并取平均值。
4.数据处理
(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并取平均值。
(2)作sin θ1-sin θ2图像:改变不同的入射角θ1,测出不同的折射角θ2,作sin θ1-sin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