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物理专题11 力学实验与电学实验【练】(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7页4.06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物理专题11 力学实验与电学实验【练】(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11力学实验与电学实验
1.(2022·北京·高考真题)某同学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的交流电源上。使重锤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随重锤下落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挑出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依次标出计数点1,2,…,8,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1个计时点。分别测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并求出打点2,3,…,7时对应的重锤的速度。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根据重锤下落的速度作出图线并求重力加速度。
(1)图2为纸带的一部分,打点3时,重锤下落的速度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除点3外,其余各点速度对应的坐标点已在图3坐标系中标出,请在图中标出速度对应的坐标点,并作出图线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3,实验测得的重力加速度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居家学****期间,注意到一水龙头距地面较高,而且发现通过调节水龙头阀门可实现水滴逐滴下落,并能控制相邻水滴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还能听到水滴落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于是他计划利用手机的秒表计时功能和刻度尺测量重力加速度。为准确测量,请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对应的测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5          9.79     见解析
【详解】(1)[1]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的交流电源上,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1个计时点,则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
纸带做自由落体运动,打点3时的瞬时速度等于点2到点4之间的平均速度,由纸带数据可知
(2)[2]做出图像如图所示
(3)[3]根据,可知
根据图像可知其斜率为重力加速度,则有
(4)[4]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水滴下落的高度h和下落的时间t。
测量h的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水龙头出水口到地面的高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测量t的方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一滴水开始下落的同时,恰好听到前一滴水落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用手机测量n滴水下落的总时间,则
2.(2022·湖南·长郡中学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端固定有力传感器,能测出小车所受的拉力,小车上固定遮光条,小车放在安装有定滑轮和两个光电门A、B的光滑轨道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小车与质量为m的重物相连,轨道放在水平桌面上,细线与轨道平行,滑轮质量、摩擦不计。
(1)用游标卡尺测遮光条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________mm。
(2)实验过程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M远大于m。
(3)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传感器及遮光条的总质量M,测量两光电门间的距离L。
②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传感器的示数F,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B时的挡光时间、及遮光条从A到B的时间t。
(4)利用该装置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FL=________;
(5)利用该装置验证动量定理的表达式为Ft=________。(以上两空均用字母M、d、、表示)
【答案】     0.50     不需要         
【详解】(1)[1]游标卡尺读数为
(2)[2]实验中可通过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细线的拉力,不需要近似的将重物的重力约等于细线的拉力,故实验中不需要满足M远大于m。
(4)[3]小车通过光电门A、B时的速度分别为

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小车通过光电门A、B时,合力做功为
小车通过光电门A、B时动能的变化量为
则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5)[4]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小车通过光电门A、B过程中,合力的冲量为
小车通过光电门A、B时动量的变化量为
则验证动量定理的表达式为
3.(2022·湖南·雅礼中学三模)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电源的频率Hz,重物和托盘的质量为
m,小车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将打点计时器所在的一端垫高,以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之后通过合理的实验操作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图中各点为连续的计时点。
(1)打下计时点2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取打下计时点1~5的过程研究,打下计时点1、5时小车的速度大小分别为、,则验证动量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3)若实验过程中发现m所受重力的冲量大于系统动量的增加量,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答案】     0.575          摩擦力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