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物理专题13 热学(精讲).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1.55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物理专题13 热学(精讲).docx
文档介绍: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讲练测
专题13 热学(精讲)
精讲考点
精讲内容
考点1
分子动理论
考点2
固体和液体
考点3
理想气体实验定律和图像
考点4
有关理想气体的气缸类问题
考点5
有关理想气体的管类问题
考点6
有关理想气体的变质量类问题
考点7
有关理想气体与热力学定律相结合的问题
【知识体系构建】
【典例方法突破】
分子动理论
【例1】(2022年山东冲刺模拟)钻石是首饰和高强度钻头、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
(单位为),摩尔质量为M(单位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已知1克拉克,则(  )
A.a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B.a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C.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单位为m)
D.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单位为m)
【答案】C
【详解】AB. a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所以AB错误;
CD.每个钻石分子的体积为由于钻石分子模型为球体,则解得每个钻石分子直径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C。
【例2】(2022年河南模拟)近期我国多个城市的PM2.5数值突破警戒线,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京津冀地区,雾霾笼罩,大气污染严重.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漂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相当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
C.温度越低PM2.5活动越剧烈
D.倡导低碳生活减步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E.PM2.5中颗粒小一些的,其颗粒的运动比其他颗粒更为剧烈
【答案】BDE
【详解】A.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的尺度远大于空气中氧分子的尺寸的数量级,A错误;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B正确;
C.大量空气分子对PM 2.5无规则碰撞,温度越高,空气分子对颗粒的撞击越剧烈,则PM 2.5的运动越激烈,C错误;
D.导致PM 2.5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故应该提倡低碳生活,有效减小PM 2.5在空气中的浓度,D正确;
E.PM 2.5中颗粒小一些的,空气分子对颗粒的撞击越不均衡,其颗粒的运动比其他颗粒更为剧烈,E正确。
故选BDE。
【例3】(2022年河南联考)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幅图像分别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假定两个分子的距离为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表示平衡位置,此位置分子间的引力、斥力都等于0
B.当分子间距时,分子力、分子势能都达到最小值
C.当分子间距无限大时,分子势能最小
D.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增大
E.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减小,F增大,增大
【答案】BDE
【详解】A.分子间距表示平衡位置,此位置分子间的引力、斥力的合力等于0,但引力、斥力并不等于0,选项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当分子间距时,分子力为0达到最小值、分子势能为负的最小值,选项B正确;
C.当分子间距无限大时,分子势能为0,但不是最小值,当分子间距时,分子势能才是最小值,C错误;
D.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增大,F先增大后减小,一直增大,选项D正确;
E.当分子间距,随着r的减小,F增大,增大,选项E正确。
故选BDE。
【方法规律归纳】
1.两种分子模型
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情况,不同物态下应将分子看成不同的模型。
(1)固体、液体分子一个一个紧密排列,可将分子看成球形或立方体形,如图所示,分子间距等于小球的直径或立方体的棱长,所以d=36 Vπ(球体模型)或d=3V(立方体模型)。
(2)气体分子不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很大,所以气体分子的大小不等于分子所占有的平均空间,如图所示,此时每个分子占有的空间视为棱长为d的立方体,所以d=3V。
提醒:对于气体,利用d=3V得到的不是分子直径,而是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2.微观量与宏观量间的关系
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0。
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m、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物体的密度ρ。
(1)分子的质量:m0=MNA=ρVmNA。
(2)分子的体积:V0=VmNA=MρNA(适用于固体和液体)。
(3)物体所含的分子数:N=VVm·NA=mρVm·NA或N=mM·NA=ρ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