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讲练测
专题15 力学实验(精讲)
精讲考点
精讲内容
考点1
测力的方法
考点2
测速度的方法
考点3
测加速度的方法
考点4
力学实验图像
【知识体系构建】
【典例方法突破】
测力的方法
【例1】(2023年四川统考一模)图(a)是某班同学探究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他们的设计思路是:①利用拉力传感器测细绳的拉力F并将其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②利用穿过打点计时器且连在小车后端的纸带测小车的加速度a;③利用测得的数据作a—F图像并得出结论。
(1)该实验中,是否要求动滑轮、小桶和砂的总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______(填“是”或“否”)。
(2)图(b)是实验中挑选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图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周期为0.02s,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
(3)图(c)是三个小组分别做出的a—F图像,其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垫得过高得到的是图像______;图像_______对应的小车质量最小(均填序号字母)。
A. B. C.
【答案】 否 1.5 B A
【详解】(1)[1]由于实验中利用拉力传感器直接测出了细绳的拉力,并没有用动滑轮、小桶和砂的总重力表示细绳的拉力,因此该实验中,不需要要求动滑轮、小桶和砂的总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2]由于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s=0.1s
舍去第一段,根据逐差法,小车的加速度为
(3)[3]若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垫得过高,则在没有拉力作用时,小车已经开始运动,即有一定加速度,即a—F图像中,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垫得过高得到的是图像B;
[4]根据解得可知,图像的斜率表示,根据图像可知,A图像的斜率大,则A图像对应的小车质量最小。
【例2】(2022年山东泰安期中)在一定受力范围内,可以认为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______。
A.N B.m C.Pa D.N/m
(2)为测杨氏模量,小圆同学用橡皮筋、同种一元硬币、刻度尺、塑料袋、支架等,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查找资料,得知每枚硬币的质量为6.05g;
②将硬币以5枚为一组逐次加入塑料袋,测量每次稳定后橡皮筋的长度l,记录数据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硬币数量n/枚
5
10
15
20
25
长度l/cm
10.51
12.02
13.54
15.05
16.56
③根据表中数据在图(b)上描点,绘制图线;
请作出图象______,由图象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______N/m。(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利用测量工具测得橡皮筋的长度L和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D,进一步算出杨氏模量数值。
【答案】 C 18—22
【详解】(1)[1]根据题中所给公式可得其中劲度系数k单位为,长度单位为m,横截面积单位为m2,则杨氏模量单位为故选A;
(2)[2]根据图中所给数据作出图像如图所示
[3]设橡皮及原长为l0,塑料袋质量为M,图像斜率为k1,由公式可得则图像斜率为
橡皮筋劲度系数为
【例3】(2022年广东梅州联考)如图甲所示,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将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车的左端通过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小车的右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50Hz。
(1)用小木块把木板垫高后,在不挂砝码盘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间距均匀的点。
(2)在平衡摩擦力后,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重复实验多次。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m图像,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图线末端弯曲的原因是______。
A.砝码的质量过大 B.平衡摩擦力不足
C.细绳与木板未调节平行 D.实验中忽略了砝码盘的质量
(3)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