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2章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docx


高中 高三 下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3.77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2章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docx
文档介绍:
全国卷
自主命题卷
考情分析
2020·全国卷Ⅲ·T17 共点力的平衡
2019·全国卷Ⅰ·T19 共点力的平衡
2019·全国卷Ⅲ·T16 力的合成与分解
2018·全国卷Ⅱ·T23 摩擦力
2021·广东卷·T3 力的合成与分解
2020·山东卷·T8 共点力的平衡
2020·海南卷·T2 摩擦力
2018·全国卷Ⅰ·T22 实验: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2017·全国卷Ⅲ·T22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021·广东卷·T11 实验: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试题情境
生活实践类
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应用,索桥、千斤顶、刀、木楔的工作原理
学****探究类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应用,平衡中的临界问题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目标要求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的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胡克定律.3.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考点一 重力和重心
1.力
(1)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3)性质:力具有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独立性等特征.
2.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同一物体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
①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②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
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1.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
2.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 )
3.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与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有关.( √ )
例1 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
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C.地面上的同一物体在赤道上所受重力最小
D.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答案 C
解析 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B错误;赤道上重力加速度最小,因此地面上的同一物体在赤道上所受重力最小,C正确;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物体的重力,D错误.
例2 (2022·四川眉山市多悦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正下方有一小孔,在水由小孔缓慢流出的过程中,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
A.先降低后升高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一直下降
答案 A
解析 装满水时重心在球心处,随着水从小孔不断流出,重心位置不断下降,当水流完后,重心又上升到球心处,故重心的位置先降低后升高,故B、C、D错误,A正确.
例3 如图所示,两辆车正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无关
D.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所以选项A正确,B错误;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车(包括货物)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发生了变化,重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故选项C错误;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D错误.
考点二 弹力
1.弹力
(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形变.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2.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条件法:根据弹力产生条件——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假设法:假设两个物体间不存在弹力,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没有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3.接触面上的弹力方向判断
面与面
点与面
点与曲面
曲面与平面
垂直于接触面
垂直于接触面
垂直于切面
垂直于平面
4.弹力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