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1重力与重心学案练习.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物理 鲁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5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1重力与重心学案练习.doc
文档介绍:
第一节 重力与重心 学案
一. 教学内容:
重力与重心
  知识重点:
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 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二. 重点、难点:
1.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
2. 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主要内容讲解:
一. 力
1. 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 特征:
1)物质性:产生力的前提是有物体,而且是两个物体。
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2)相互性: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
D.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所以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说法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说法D正确。
 
3.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哪些因素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5. 力的表示:
1)力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要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例2. 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100N的力F,如何表示这个力呢?
解:首先确定比例如下:
根据条件画出力的图示如下:
说明:在力的图示中,必须明确表示出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即必须明确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6. 力的种类: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等。
 
7. 力的测量:弹簧秤
 
二. 重力与重心
1.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