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课 程 标 准
知 识 建 构
1.能分析、解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能列举常见的化学电源,并能利用相关信息分析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3.能综合考虑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新型电池的开发等。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1.概念和反应本质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
(1)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4)形成闭合回路。
3.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1)两种装置
(2)反应原理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锌片
铜片
电极反应
Zn-2e-===Zn2+
Cu2++2e-===Cu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盐桥中
离子移向
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
(3)带电粒子移动方向及闭合回路的形成
(4)盐桥的组成和作用
①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
②盐桥的作用: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③盐桥中离子移向与电解液中离子流向保持一致。
【特别提醒】
Ⅰ、Ⅱ两种装置的比较
装置Ⅰ中Zn与Cu2+直接接触,会有部分Zn与Cu2+直接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造成能量损耗;装置Ⅱ中,Zn在负极区,Cu2+在正极区,不存在Zn与Cu2+的直接反应而造成能量损耗,电流稳定,且持续时间长。
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原电池中,负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正极一般是活动性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
(2)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加快。
(3)用于金属的防护:将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
(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①首先将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
②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结合两个半反应,选择正、负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
【诊断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放热的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
(2)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 )
(3)用Mg、Al分别作电极,用NaOH溶液作电解液构成的原电池,Mg为正极( )
(4)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 )
(5)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6)一般来说,带有“盐桥”的原电池比不带“盐桥”的原电池效率高( )
答案 (1)× (2)√ (3)√ (4)× (5)× (6)√
二、化学电源
1.一次电池
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充电复原继续使用
(1)碱性锌锰干电池
总反应:Zn+2MnO2+2H2O===2MnOOH+Zn(OH)2。
负极材料:Zn。
电极反应:Zn+2OH--2e-===Zn(OH)2。
正极材料:碳棒。
电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
(2)纽扣式锌银电池
总反应:Zn+Ag2O+H2O===Zn(OH)2+2Ag。
电解质是KOH。
负极材料:Zn。
电极反应:Zn+2OH--2e-===Zn(OH)2。
正极材料:Ag2O。
电极反应:Ag2O+H2O+2e-===2Ag+2OH-。
2.二次电池
(1)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总反应为
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2)图解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3)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规律
①充电时电极的连接:充电的目的是使电池恢复其供电能力,因此负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以获得电子,可简记为负接负后作阴极,正接正后作阳极。
②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同一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在充电与放电时,形式上恰好是相反的;同一电极周围的溶液,充电与放电时pH的变化趋势也恰好相反。
3.燃料电池
(1)氢氧燃料电池
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
种类
酸性
碱性
负极反应式
2H2-4e-===4H+
2H2+4OH--4e-===4H2O
正极反应式
O2+4e-+4H+===2H2O
O2+2H2O+4e-===4OH-
电池总
反应式
2H2+O2===2H2O
备注
燃料电池的电极不参与反应,有很强的催化活性,起导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