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教版高一下册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苏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1.10 MB

手机浏览
1/19

手机浏览
下载此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苏教版高一下册语文必修三学案:14 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14 谏太宗十思疏
[学生用书P78]
◎语林撷英
“纳谏”名言集锦
1.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
2.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东汉)王充]
3.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东汉)王符]
4.开收谏之路,纳逆己之言。[(西晋)傅玄]
5.告我以吾过者,吾师也。[(唐)韩愈]
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李世民]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增广贤文》)
8.千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
◎诗海拾贝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唐]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赏析】 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遭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如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此诗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部分着力突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部分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抒发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寓颇深。这首诗颇像五律,而实际上却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与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显得格外健康而清新,正像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学生用书P78]
◎作者档案
【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
【作品】 《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
【评价】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人物颂歌
青史留名的诤臣——魏徵
一位勤勉辅佐帝王的名臣,在他终生不渝的劝谏生涯中,因了一位心胸宽阔的皇帝,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盛世繁华。对于魏徵的功劳,唐太宗是高度肯定的。他说:“贞观以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言,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唯魏徵而已。”他又以“良工”喻魏徵,高度肯定其直言诤谏的作用:“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朕虽无美质,为公所切磋,劳公约朕以仁义,弘朕以道德,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尔。”魏徵死后,太宗特地为其赋诗一首:“劲条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复人。”太宗知道,这个敢言敢辩的刚直大臣所孜孜不倦以求的,正是自己李氏大唐江山的繁荣与永久,所以自己应该深深地感谢他。
◎背景探寻
《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李世民的奏章。其中心要旨是陈述如何接受强隋遽亡的历史教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以巩固新兴唐帝国的统治。魏徵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机进谏,是有其背景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乱时代,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他勇武过人,生活俭朴,礼贤下士,很是奋发有为。但他继承了帝位之后,逐渐改变了勤俭的作风,因此魏徵写作此文,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也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亦影响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相关知识
谏 与 疏
“谏”是“规过、劝善”的意思。一般用于下对上。规劝的言论也可以称为“谏”,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谏”就是“规劝的言论”的意思。“谏”古代专指用于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规劝其改正不当的言行。
“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疏”的用途较广,论谏、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都可用“疏”。
一、认读字音
浚源(jùn)       壅蔽(yōng)
谗邪(chán) 黜恶(chù)
谬赏(miù) 豫游(yù)
二、积累名句
1.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学生用书P79]
一、诵读课文第1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多义词的含义。
(1)本
本课: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名词,本源,基本
链接:②今存其本不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