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课标内容
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1.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2.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释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3.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1.分析具体事例,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关注当前热点问题和事件,科学论证选择方案,既表达担当社会责任的态度,又表现促进社会和谐的智慧。
2.引用经过核实的报道,解释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意义。
3.解释基层群众自治的价值,阐述公民有序参与、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
4.全面阐述公共参与对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论证公共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表现和重要标志,是当代中国公民责任担当的宝贵品格和关键能力。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同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认同我国的宗教政策;认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主题与职能以及工作要求;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宗教,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与方式。
法治意识:遵守民族区域自治法,尊重他人宗教信仰自由。
公共参与:青少年学生作为公民应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解释公民在公共参与过程中与各领域、各层面公共机构的相互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地位: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奉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
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④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3)特点
①新型政党关系:亲密合作,互相监督,不是互相反对。
②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
(4)优越性: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组成
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主题
团结和民主
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作用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的民族格局
最重要特点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表现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
3.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4.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原因
①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②地位和作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5)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6)坚持和完善的措施: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