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标内容
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观察并解释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现象。
2.叙述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政治认同:学****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科学精神:用真正哲学指导人生,用正确哲学指导具体科学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一、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的起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首先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②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①基本观点: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②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产生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判一判
(1)哲学总是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提示 × 哲学总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这种影响,既可以是直接的,又可以是间接的。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
提示 × 哲学的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在性质上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所以就不一定是科学化的世界观。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展开的。( )
提示 ×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两个方面。其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着第一个方面展开的,而不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2.连一连
将下列观点与对应的哲学派别进行连线
提示
3.想一想
(1)有人说,哲学是伟大人物大脑灵机一动的结果。你认可吗?
提示 不认可。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吗?
提示 哲学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相加,即哲学不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
4.辨一辨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还是具体看法?
提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具体看法或观点。
核心考点一 追求智慧的学问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
世界观
区别
含义不同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