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十一)
A级 基础巩固练
一、选择题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规矩”代表秩序和权力。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一幅绢本《伏羲女娲图》中,中华民族始祖神伏羲手持的矩是尺子,女娲手持的规是圆规,分别象征着法律和秩序,象征着中华民族要守护好天地的秩序,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厚重的底蕴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不同的特色 ④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出土的《伏羲女娲图》中,中华民族始祖神伏羲手持的矩象征着法律,女娲手持的规象征着秩序,象征着中华民族要守护好天地的秩序,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厚重的底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顽强的生命力,①②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不同的特色,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③。相对稳定性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该选项表述不当,排除④。
2.“通过地名看地方,通过地方看文化,通过文化看中国”,《中国地名大会》作为首档大型国家地名文化类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起。节目将探索领域对准了“地名”这一流传千年的文化符号,旨在通过名称、地理、历史、诗词、民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华大地的万千风貌。材料说明( )
①成功的节目创意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②地名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④传媒为地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通过电视节目展现地名文化,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彰显文化自信,①③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错误。传媒创新了文化传承的手段,但并没有为地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④排除。
3.古琴、“二十四节气”、藏医药、妈祖信俗……代表中国入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5 000年大浪淘沙,56个民族流传下来的“非遗”如熠熠星辰,璀璨生辉,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说明( )
A.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不同民族文明需要借鉴和融合
C.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答案 C
解析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A。材料强调我国56个民族流传下来的“非遗”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不涉及不同民族文明需要借鉴和融合,也没体现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排除B、D。代表中国入选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5 000年大浪淘沙,56个民族流传下来的“非遗”如熠熠星辰,璀璨生辉,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说明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C正确。
4.在宁波市支援湖北的310名医务人员中,有即将退休的名医,有正当中年的骨干,更多的是年轻的“80后”“90后”,他们不计生死、义无反顾地战斗在防控救治最前线整整51天,让我们再次深刻理解“天使”的含义。这些医务工作者体现了( )
①伟大的梦想精神 ②伟大的爱国精神 ③伟大的创造精神 ④伟大的奋斗精神
A.①② B.①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