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备课导航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增强对我国经济制度的认同
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依法保护各类产权,调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三年考题
近三年本课时全国卷未出题
考情分析
从内容上看:近三年全国卷没考查过,海南卷常考,主要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从形式上看:主要是选择题,但往年也考过主观题
知识梳理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客观必然性
2.按劳分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土
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2)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要求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2.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
(1)发展是第一要务,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把蛋糕做大。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蛋糕分好。
(3)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自我小测
1.读图,完成问题。
答案 44 000元 11 000元
2.判一判: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分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 )
分析:×。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收入,但不是劳动收入,而是非劳动收入。
(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有利于解决目前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分析:√。
(4)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
分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对低收入者的补助标准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5)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分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3.从分配上看,下图反映的现象有何经济意义?
提示:土地经营权流转,符合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土地财产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有利于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核心考点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十九届五中全会:全会提出了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1.按劳分配
含义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形式
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
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必然性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作用
①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按要素分配
(1)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
对应形式
劳动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