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备课导航
课标要求
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增强对党和政府制定的就业方式和政策的认同
科学认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作为未来劳动者,自觉遵守劳动法,树立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三年考题
公司经营与发展(2020·Ⅰ卷12;2019·Ⅰ卷15;2019·Ⅱ卷38;2019·Ⅲ卷12;2019·Ⅲ卷38;2018·Ⅰ卷13;2018·Ⅲ卷13)
考情分析
从内容上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从形式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都经常考查,一般以某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或面临的困难为背景,以体现说明类题目考查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以原因意义类题目考查该措施的意义,以方法措施类题目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
一、企业的经营
1.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公司
分类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机构
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执行机构(经理)、监督机构(监事会)
优点
组织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党组
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3.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成功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企业兼并与破产的意义
(1)兼并:让优势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以优带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破产: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劳动与就业
1.劳动与就业
意义
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措施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三大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法的规定;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2)七项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等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3)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是互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4)重要保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5)维权要求: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6)维权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自我小测
1.图示体现了公司制有哪些优点?
提示:组织机构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有效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维护股东权益。
2.判一判:
(1)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 )
分析:×。作为决策机构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负责公司的各项决策,董事会聘用的经理等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
(2)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
分析:√。
(3)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分析:√。
(4)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有利于劳动者,但不利于用人单位。( )
分析:×。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遵循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对双方都有约束力,有利于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劳动者可以运用一切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分析:×。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合法手段来维护。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3.图示现象有何意义?
提示: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企业实力;实现规模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核心考点一 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公司的类型、组织形式
(1)公司的类型
我国法定公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