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此类题目是因果关系类题目,其突出特点是答案各要点与设问对象之间有因果联系,设问一般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的原因、理由、依据”“……的意义”等形式呈现。“原因”类试题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分清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往往得分也是要打折扣的。
第一种:解答“理论依据”类主观题,可按两步走。
第一步,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具体分析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设问如未限定原理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设问若限定了原理观点,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这种题型除了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或必要性外,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
第二种:“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回答本类试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文化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知识点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对应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这是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共享机遇、共同成长的20年。
20年间,中国设立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出台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取消外资逐案审批制,清理法律法规2 300多件……中国的制造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提升了我国本土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平均每天新设的外资企业数达到
100家,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位。
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2021年,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世纪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经济总量达114万亿元,实现了8.1%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排第一位。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入世20年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
(2)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优化了营商环境,释放了经济发展潜力。
(3)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了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效益。
(4)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畅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了开放型经济水平。
(5)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各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