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因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与此相反,也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
②“无家可归”论者没有看到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③“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决定作用
④“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不少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既是科学伟人,又是科学哲人,牛顿从经验主义出发建立起古典力学,爱因斯坦从唯物论出发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海森堡受柏拉图哲学的启发,决心寻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数学核心,建立了矩阵力学。能解释上述科学史实的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争论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
③哲学是一种能生产知识的知识
④重大科学研究前沿需要哲学智慧的启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宇宙学、生命医学、基因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发明,必然会对我们的哲学思考产生重大影响,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会为哲学发展昭示新的方向。谁能最先把握这一新方向,谁就能站在哲学发展的前沿,引领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发展。材料说明( )
①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哲学的生机与活力
②哲学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③哲学的任务就是把握哲学新的发展方向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1941年,***在品读西洛可夫和爱森堡合著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时写了一条关于哲学基本派别划分的批语:“唯心辩证(黑格尔),唯心形式(德波林和中国的德波林派),唯物形式(法国启蒙者、陈独秀),唯物辩证,四者之中,只有最后一种是正确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是一种唯物形式的观点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蕴含唯物和辩证的思想
③“意识是否能正确反映物质”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根本标准
④“最后一种”的正确性在于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关键9分钟,中国火星探测器“天同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其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火星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更是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材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
②宇宙探索活动将不断地刷新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③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④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生物学家在对癌细胞的研究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在人的鼻子到咽喉的深处有对以前从未发现的器官,大小只有3.9公分,这个器官是唾液腺,这个发现让研究小组感到非常的惊喜和意外,因为我们以前认为人类有三种大唾液腺,分别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但从来不知道在鼻腔的后方还有一对大的、主要的唾液腺。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④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取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他们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勇于挑战,超越自我,迸发出中国力量,表现出高昂斗志、顽强作风、精湛技能,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实现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人生誓言。这说明( )
①保持高昂的精神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②有意识内容就会有相应的社会效果
③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④意识活动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可追溯到造字之初,秋心为“愁”,或曰秋天有一颗哀愁的心。在中国文学里,从《诗经》起,人与自然就表现出血肉相连的关系。故当秋风萧瑟、木叶飘零、鸟去兽隐、岁之将终,敏感的人们心生悲凉,自伤年华易逝,哀叹美人迟暮。由此可见( )
①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