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民事权利与义务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李某具有超强的演艺才能,16周岁后不再上学,以T台走秀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摄影师张某为李某拍摄一组生活艺术照后,未经李某同意,将这组照片纳入其编写的《人像摄影技巧丛书》中,并对外发行。李某获悉后,将张某告上法庭。在本案中( )
①摄影师张某侵犯了李某的著作权
②摄影师张某侵犯了李某的肖像权
③李某应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④本诉讼须由李某的父母亲代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甲纺织厂生产专门用于出口的棉布,所需的原材料棉纱大部分由丙纱厂提供,且双方签有长期供货合同。一次,甲纺织厂接到一个大额海外订货单,急需大量棉纱,便向丙纱厂发出棉纱订货需求。当时正值棉纱供不应求,丙纱厂见有利可图,遂将棉纱的价格提高了二倍。甲纺织厂为按期完成订单,只好接受。丙纱厂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
①平等原则
②自愿原则
③诚信原则
④绿色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李某上班路上丢失一个公文包,便张贴寻物启事表示:若有拾得者归还与我,给予1000元酬劳。13岁的中学生张同学捡到公文包,主动交还给李某,李某口头感谢但以张同学是未成年人为由不愿支付酬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李某拒绝支付1000元酬劳违背了民法典的诚实守信原则
②悬赏寻物启事具有法律效力,张同学具有获得报酬的民事权利
③悬赏寻物启事不具有法律效力,李某不具有支付报酬的民事义务
④张同学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获取报酬的民事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民法典》部分摘录: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这说明《民法典》( )
①坚持德法兼顾,确立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②突出绿色原则,适应生态文明建设
③强调公序良俗,坚持法律标准的道德化
④坚持人民至上,依法维护人民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周某系知名影视演员。上海某口腔公司在其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了标题为《90后周某自信微笑夺影后,2016年你收获了什么?》的文章,擅自使用周某的8张照片进行商业宜传,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许多误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该公司用周某的名字进行商业宣传,侵犯了周某的姓名权
②该公司擅自使用周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侵犯了周某的肖像权
③该公司的行为造成了公众对周某的误解,侵犯了周某的名誉权
④该公司擅自使用周某的照片进行宣传,侵犯了周某的隐私权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6.某小区业主吴亮与该小区宠物店老板赵勇因服务问题发生几次争执后,多次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布信息指责赵勇,使用“欺骗客户”“装疯卖傻”“人格分裂”等言辞,并用赵勇的照片作配图。这对赵勇及宠物店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如果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有真实成分,则并无不当
②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侵犯了赵勇的名誉权
③吴亮使用照片作配图的行为侵犯了赵勇的隐私权
④赵勇有权要求吴亮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公共场所时扫码登记、填写个人信息表已成为常态,这在有效追踪疫情动态、精准防控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信息安全问题。2020年2月9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开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对疫情期间个人信息的收集做了严格规定。材料中通知的发布旨在( )
A.防止歪曲评价,避免公民名誉受损 B.保护公民隐私权,使其免受非法侵扰
C.避免公民信息泄露,保护公民姓名权 D.防控疫情,维护公民生命权和健康权
8.甲有件贵重古董欲转让,与乙书面约定5日后钱货两清;次日,不知情的丙见该古董,愿以高价购买,并当即支付全款,双方口头约好3天后交货;第三日,甲以高价将该古董卖给丁,并当场交付,但丁仅支付30%的价款;五日后,丁得知甲一物三卖的事实,后乙、丙均要求甲履行合同,诉至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支持乙要求甲交付古董的请求 B.应认定丙取得了古董的所有权
C.应支持丙要求甲交付古董的请求 D.应认定丁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