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14单元 第37课 课时1 联系及其特征.docx


高中 高三 下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2.17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14单元 第37课 课时1 联系及其特征.docx
文档介绍:
第3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课标要求: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自觉树立全局观念。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思维导图
课时1 联系及其特征
1.唯物辩证法
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提醒]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基本特征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含义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新的联系
[提醒] 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考向展示
五年考题
考情分析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观是高考的重点。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结合漫画、哲理故事、社会热点等材料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主观题中常作为答案要点考查。
联系的客观性
2021·全国乙·23
2019·全国Ⅱ·22
联系的多样性
2020·全国Ⅰ·21
2017·全国Ⅰ·22
考向一 联系的普遍性
典例1 (2018·浙江11月选考)陕西榆林在治沙过程中,一方面和其他沙区一样种草植树,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本地沙区独特生态,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精深加工业、沙漠旅游业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当地实现生态惠民的哲学依据是(  )
①运动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②系统既有整体性又有有序性
③联系既有普遍性又有多样性
④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错误,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变式1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为五天):“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坏户;三候水始涸。”这意味着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一些沼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