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解密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分层训练).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54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解密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分层训练).doc
文档介绍:
解密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A组 考点专练
考向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2021·陕西渭南市·高三一模)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思想流派,由于这些思想的提出者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其治国思想差别很大,但他们在对待君主的态度上却高度一致,均坚持“君主专制”。这说明当时
A.国家统一为人心之所向 B.兼并战争推动思想统一
C.等级分封重新焕发生机 D.法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
A【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思想流派虽然主张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为了结束战乱,稳定社会秩序,因此他们在对待君主的态度上一致,坚持“君主专制”,即寄希望于君主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动乱,A正确;春秋时期并不是兼并战争,排除B;赞成君主专制不等于实行等级分封制,排除C;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2.(2018重庆巴蜀中学高三三模)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古希腊时期的先哲们处于同一时代,他们所面临的相同政治环境是
A.工商业和航海业发达 B.社会经济生活丰富多彩
C.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 D.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自由
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政治氛围相对宽松自由,思想比较活跃,出现百家争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政治氛围宽松自由,故选D;AC不适合中国春秋战国,排除;B不属于政治环境,排除。
3.(2020·博爱英才学校高三月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
B【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他们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尊礼,倡导恢复礼乐秩序;法家推崇中央集权,倡导变法,强调法治;道家从“道”这一本源出发,强调无为而治,否定礼(“非礼”),认为“礼”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这些争论反映出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其本质还是传统社会秩序渐趋崩溃在思想领域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内涵,排除。
4.(2020·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月考)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死时孔子痛苦,但仍然反对颜渊厚葬;孔子对阳货反感,但是为了礼尚往来,仍然要去拜访。孟子也守“礼”,但鲁平公没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孟子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凭己意。造成孔孟这种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孟二人个性存在差异 B.“彼一时,此一时也”
C.孟子始终坚守“性本善” D.儒家的尊卑演变为平等
B【详解】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他们对“礼”的理解与遵守存在差异,因此B正确;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个性差异不影响人们对“礼”的遵守,排除A;C只有对孟子的解释,不包括孔子在内,排除;儒家始终强调尊卑,排除D。
5.(2021·广西桂林市·高三一模)董仲舒认为,按《春秋》之法,灾年、战乱之年不维修旧的建筑,不能让百姓困苦,不能伤害甚至杀害他们。这表明董仲舒
A.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无为而治 B.主张民众利益是国家利益核心
C.利用天谴思想约束统治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