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5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经过:
(1)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2)经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3)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成果:
时间
法案
内容
1689年
《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意义:“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二)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不满。
2.经过:
(1)开始: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2)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胜利:1781年打败了英国军队。
(4)结果: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启蒙思想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2.经过:
(1)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了象征专制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由此爆发。
(2)1789年8月,资产阶级控制的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3)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3.结局: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1)对内: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对外: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推翻詹姆士二世的政变,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共同统治英国,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为“光荣革命”。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二)政治制度: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代表。
(1)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2)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2.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
美国
(典型代表)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确立“三权分立”原则,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的缺陷之一是承认奴隶制的存在
法国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三)政党制度: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英国君主立宪制
1.以唯物史观认识思想解放与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历史解释角度分析英法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
重要
角度
俄国
农奴制
改革
意大利
统一
德意志
统一
美国
内战
日本
明治维新
历
史
背
景
特
殊
1861年,俄国面临空前危机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和德意志都处于分裂状态
美国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但南北双方矛盾尖锐
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民族危机;有识之士推翻幕府统治,恢复天皇权威
共
性
(1)工业革命扩展(除日本外),工业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但受到政治状况的严重阻碍;(2)各国社会矛盾尖锐
资本主义
发展的
阻碍
封建农
奴制等
旧制度
国家分
裂,外族
统治
国家
分裂
南方奴隶制度,缺乏统一市场
封建幕府体制和等级制度、锁国政策、殖民压迫等
走上
资本
沙皇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
革命和反侵略战争
王朝统一战争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实施
明治天皇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
主义
道路
方式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改革或统一战争,意大利还有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确立
政体
沙皇专
制制度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君主
立宪制
历史
影响
(1)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形成(或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