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题53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教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1页46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题53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教案.doc
文档介绍:
课题53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春秋战国的大变革:
(1)背景。
①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②目的: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
(2)代表: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3)商鞅变法的措施:秦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
(4)商鞅变法的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②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措施及影响。
措施
影响
前期
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
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后期
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
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北宋中期的改革:
(1)背景。
①北宋中期,政治***,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②北部边境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③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2)范仲淹改革。
时间
宋仁宗庆历年间
内容
改革***的官僚机构
结果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仅推行了一年多
(3)王安石变法。
时间
宋神宗在位时
内容
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
作用
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
结果
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后来变法措施被废止
4.明朝张居正改革:
(1)背景。
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
(2)措施: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3)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维新变法: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③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2)措施。
①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②提倡西学,议论时政,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③主张学****日本、俄国变革政治。
(3)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②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
③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
(4)认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2.清末新政:
(1)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
(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3)评价: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3.中华民国政府(1912—1949):
(1)内容: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教育等各个方面。
(2)局限: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
(3)结果:失败。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过渡时期(1949—1956):
(1)措施: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2)影响。
①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②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探索十年(1956—1966):
(1)概况:1956年,以***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严重曲折。
(3)成就。
①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
③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3.新时期的改革开放(1978至今):
(1)过程。
①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