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6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作业.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9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6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作业.doc
文档介绍:
课时质量评价(六)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前扩大。这说明(  )
A.北宋统一促进农作物品种交流
B.北宋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优良品种的推广推动农业发展
D.对外开放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
A 解析:宋初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推广,是在南北基本统一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实施的,故选A项;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都归属于农业,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商业的态度,排除B项;“占城稻”是优良品种,但无法推知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是优良品种,排除C项;只有“占城稻”是从越南引进,其他农作物并非通过外交渠道引进,排除D项。
2.(2021·云浮模拟)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  )
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男耕女织模式瓦解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解析:湖州等地从原本的耕织户中逐渐演化出专门的农户、桑蚕织户,
而后者进一步分化,最终形成了丝户、织户、饲蚕户等,说明手工业生产日渐专业化,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桑蚕户的分化,并未反映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D项。
3.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朝廷两次下诏,(对于商税)“令户部取索天下税务,自今日以前五年内所收税钱并名件历,差官看详,参酌税物名件、税钱多寡,立为中制,颁下诸路,造为板榜,十年一易,永远遵守,外辄增名额及多收税钱,并以违制论”。据此可知,宋朝(  )
A.有了相对成熟的商税管理制度
B.商品经济管理混乱,需要规范
C.采取严格政策限制商业发展
D.商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A 解析:根据材料中宋代朝廷对于商税的规定可知,在当时有了相对成熟的商税管理制度,A项正确;材料中对于商税的管理的规定不能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管理混乱,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并没有严格限制商业活动,只是对商税进行了规范,C项错误;结合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商业税成为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D项错误。
4.下表为宋代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表。这一变化(  )
时间
北方(%)
南方(%)
北宋初年
39.6
60.4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
38
62
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
37
63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
35.9
64.1
13世纪初
31
69
A.助推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
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C.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D.导致过度开垦破坏了生态平衡
A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北宋初年到13世纪初,南方人口比例上升,北方人口比例下降。这一变化助推了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故选A项。宋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排除B项。C、D两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5.(2020·合肥一模)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的诸如土地兼并、商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