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47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作业.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5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47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作业.doc
文档介绍:
课时质量评价(四十七)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菏泽模拟)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都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方案。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道德救世和制度救世。下列主张能够体现制度救世的是(  )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C.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 解析: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C项中的“法”“刑”等信息体现了法家主张运用赏罚的制度来救世,符合题意。A项中“礼”“仁”等信息体现的是儒家以道德救世的主张,不符合题意;B项是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涉及制度救世的内容;D项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体现制度救世的内容。
2.(2020·济南模拟)《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C 解析:材料强调北魏、辽的祖先与汉族的祖先都是一样的,都是炎黄子孙,这反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C项正确;材料强调多元一体意识的认同而不是政治上的统一,排除A项;宗法观念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各民族间并没有这层关系,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3.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之首”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
A.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B.始终是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C 解析:由材料可知,从孔子、孟子到董仲舒再到宋明理学家都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关系,没有体现出随经济发展而作出调整,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与天人合一无关,排除D项。
4.(2021·菏泽模拟)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股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这反映了唐太宗(  )
A.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
B.君主应该接纳臣民的谏议
C.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根本
D.充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A 解析:根据材料“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股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可知,唐太宗看到了人民对于国家及其统治者的重要性,这反映了他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A项正确;材料强调民的重要性,需要关注民生,以民为本,并未涉及君主接纳臣民的谏议,B项错误;材料强调以民为本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君主,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D项错误。
5.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恪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  )
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
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A 解析:材料“用……一类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