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年历史二轮复习(人教版) 考前特训 题型练 主观题规范练 训练3 变化、趋势类.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2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3年历史二轮复习(人教版) 考前特训 题型练 主观题规范练 训练3 变化、趋势类.docx
文档介绍:
训练3 变化、趋势类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晋初期曹操所推行的“唯才是举”政策和随后的“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察举制的变种。九品官人法的选择标准为家世、德、才三项,然在实际操作中,家世逐渐成为选人的最关键者。
在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势力被摧折,察举和学校入仕之途又开始恢复。而察举的方式也逐渐由举荐向通过考试转变,士人得官主要依据于策试和“明经”考试。察举的标准也逐渐由孝悌、吏能、经术并重,转向以考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的文化考试为主。由此察举制和学校制度的关联也更为密切,更为重要的是成为后来科举的根本性特征的自由投考制度在北朝开始萌芽。
——摘编自干春松《知识与权力的互动:科举制度与儒家的制度化建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
答案 (1)选官方式日趋多样化;儒家思想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官范围日益扩大;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功能更加突出。
(2)进一步打击士族势力,扩大统治基础;推动儒学的传播;推动选官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融合;为科举制度的创立提供了借鉴。
2.(2022·湘西自治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晚清王朝的本意上说,保持“天朝体制”和“上国”地位是宗旨,所以无论面临多大的外界压力,晚清王朝誓死保留了负责朝贡外交事务的理藩院,这种抗争直至1895年朝贡体系完全崩溃为止。在西方的强迫之下,晚清王朝为适应日益复杂的外交交涉而按西方的要求设置了主管洋务的总理衙门,并在上海和天津设置了南北洋大臣,负责一切对外交涉。而自1875年开始,晚清王朝在内外压力下设置的使领制度就更明显地反映出其对近代国际体系中的国际法原则的一种适应。1873年,同治帝在紫光阁以“五鞠躬礼”代替朝贡礼接见了当时列强驻华公使与代表,此举解决了自1793年以来中西方外交体制在觐礼问题上的争议。对晚清王朝而言,这实属无奈之下的变通与适应。
材料二 1919年的巴黎和会之后,中国外交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的互动加强,取消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的意识和行动日益强烈。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欧列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国家在战争中衰落下来,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实现了统一中国的目标,力量的此消彼长为中国的收回主权运动提供了最有希望的可能。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1942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家宣言》四个发起国之一和1943
年中国参与开罗会议等事件证明,在中国一个时代正在结束,另一个时代即将开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龙向阳《关于“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9-1945年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 (1)变化:宗藩体制受到冲击;设置近代外交机构;外交礼仪近代化。
(2)原因: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西方国家的相对衰落;对日作战中中国作用突出。
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摆脱半殖民地的现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2022·梅州二模)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