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预测卷01 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27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预测卷01 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docx
文档介绍:
预测卷01
1.西域是汉唐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催化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伴随这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沿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于波斯,中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古代波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自己的圣物,而她们又都是生育女神。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
材料二  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中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参与国的合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介识,概述物种交流的历史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时期西域地区国家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5分)
【答案】(1)历史意义:物种交流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改变饮食****惯;促进宗教和民俗文化交流,丰富当地文化;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和技术传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对世界:利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
(2)特点:以小国为主,互不统属;受中原王朝影响较大(深受中原文化辐射);一度受中原王朝的间接统治(一度成为中原政权的附属国、设机构管理);大帝国交锋、博弈的重要区域(缓冲区);中原政权的强弱关系到中西(域)关系的亲疏。
原因:①汉唐王朝的渗透和辐射作用(华夏文明的影响);②古丝绸之路的推动;③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亚欧之间,是各种文明的交汇碰撞,便于借鉴吸收外来先进;④西域各国民众的勤劳智慧,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驱动;⑤宗教信仰因素;⑥物种交流,技术互鉴。
(3)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应兼顾各方利益和诉求,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要做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