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八讲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1.28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八讲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外历史纲要下).docx
文档介绍:
第八讲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及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考点一 列宁主义的形成
1.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却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阶级基础: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
(3)思想和组织基础: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2.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
3.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
(1)帝国主义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对俄国的认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一国胜利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建立政权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意义
(1)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2)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会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1.“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新型”主要是指其( )
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
C.积极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
考点二 十月革命的胜利
1.二月革命后的革命形势
(1)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地位。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人民的反抗。
2.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1)《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并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次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意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1)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3)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知识拓展】十月革命的特点
①革命理论: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能单独取得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②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③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和性质的革命。
④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2.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考点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他们通过武装干涉,使苏俄陷入内战当中。
(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3)最重要举措:实行余粮收集制。
(4)余粮收集制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②消极作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1)开始时间: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2)内容: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