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解密15++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复习讲义).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1页1.35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解密15++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复习讲义).docx
文档介绍:
解密15
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考点热度 ★★★★★
2022年高考涉及知识点分布
考点
由高考知核心知识点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
(2022 浙江卷1月)诗 书 礼 易 春秋与中国传统文化
(2022 北京卷)战国时期的考古遗存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2022 辽宁卷)春秋时期的民本思想
(2022 全国甲卷)老子的思想
(2022 山东卷)法家思想的内容
(2022 湖南卷)百家争鸣冲击贵族政治
(2022 广东卷)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2022 浙江卷1月)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2022 浙江卷6月)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2022 江苏卷)唐代的书法艺术
(2022 全国甲卷)唐代的书法艺术
(2022 浙江卷1月)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022 全国甲卷)清朝统治与传续华夏传统
近代西学东渐
(2022 广东卷)张之洞与李鸿章在学****西方上的争论
(2022 湖南卷)西学东渐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2022 山东卷)西学东渐与近代外交
(2022 浙江卷6月)天演论与思想启蒙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2022 山东卷)殖民扩张与文明交流
(2022 辽宁卷)谪戍东北与文化交流
考点预测与趋势分析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近代西学东渐
了解近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西方中的不断发展。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核心考点一
一、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背景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兼并战争不断,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学术环境宽松;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士阶层提出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政治。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学术环境
2、儒家思想
(1)孔子的思想
仁: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礼: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提出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教育:有教无类,推动私学的发展;整理六经,对文化传承作出重要贡献。
(2)孟子的思想
孟子讲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人心;提出民贵君轻的早期民本思想。
性善说。人一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用礼教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义利观。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荀子的思想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
性恶说。人性本来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善变恶,所以用礼教教化之。同时吸收法家的思想,主张礼法并施。
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3、道家的思想
(1)老子的思想
道: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
朴素的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自由
4、其他学派
(1)阴阳家:邹衍,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生相胜,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2)墨家: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兼爱、非攻、尚力、尚贤、节用、节葬
(3)法家: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以法为工具治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政治思想。
5、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影响十分深远。
儒家思想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思想奠定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后被吸收到儒学体系,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二、汉初黄老之学
1、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2、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恢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