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考前特训 高考热考主题练 训练8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2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考前特训 高考热考主题练 训练8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docx
文档介绍:
训练8 乡村振兴,人居环境
1.《史记·货殖列传》将天下分为关西、关东、江南及龙门—碣石以北四个经济区。关西、关东(“关”指崎山和函谷关)是天下财富的生产地与聚集地,江南(长江中下游南岸)一带维持着农业生产方式,龙门—碣石以北(塞北)基本为畜牧业生产区。这可以说明当时(  )
A.经济发展深受环境影响
B.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
C.政府经济管理水平提高
D.社会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依据司马迁的记述,关西、关东大致位于黄河流域,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经济实力较强;江南大致位于长江流域,气候炎热潮湿,生产技术落后,与关西、关东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龙门—碣石以北大致位于长城附近,这里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据此可知,《史记·货殖列传》中所划分的四大经济区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A项正确。
2.赵过在国家控制的公田上进行生产试验确定了代田法。这比当时的耕作方法每亩增产达到一斛,因而得到推广。汉武帝任命赵过为治粟内史,他亲自带领农夫下田推广牛耕,取得显著效果。这表明(  )
A.国家组织力量强大利于技术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C.技术发明源于劳动人民生产实践
D.大一统格局下的生产工具革新
答案 A
解析 赵过虽然发明了增产的代田法,但只有在他被任命为治粟内史后才使该生产方法得到广泛推广,取得显著效果,说明国家组织力量强大有利于技术推广,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赵过的代田法,而非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排除B项;代田法是赵过发明的,不是劳动人民实践得出的,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生产方式的革新,而非生产工具的革新,排除D项。
3.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建,如表是关于唐朝水利工程(单位:个)的兴建。这一变化说明了(  )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98
29
23
938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社会政局影响农业生产
C.中唐以后政府重视精耕细作
D.长江以南成为粮食的主产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水利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
4.北宋仁宗时,有人投告廉州刺史石元孙在屯田开发中“擅污民田”,朝廷即“遣使按视”。北宋神宗时,大兴水利,因而各“路”占用民田之事剧增,政府的对策是:“以官田计其顷亩,拨还田户;如无田可拨,即计田给值。”据此可知,北宋时期(  )
A.均田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B.小农经济受到保护
C.小农户土地所有制确立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朝廷严禁官府滥占民田,尊重小农土地所有权,保护小农经济稳定发展,B项正确;均田制早在唐代中期就已终止,排除A项;小农户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北宋时期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
5.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党史上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提出要“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牵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提出这一议案主要是为了(  )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