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10 物种交流与粮食安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1.21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10 物种交流与粮食安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考点【微专题】

要点:中国粮食安全;土地红线;人口大国
粮食安全不是一个新课题,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把粮食安全当作首要工作来抓,粮食总产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自给率达到100%,并且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重农抓粮机制,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但是,这些亮眼的成绩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了,已经彻底解决了,决不能因此滋生自满情绪、产生麻痹心理。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都要牢牢绷紧,特别是在今年多种因素交织叠加的情况下,更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人民网》
粮食安全包括宏微观两个层次、四项内容。
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全球物种交流示意图:
近四年高考全国卷和部分地方卷考情概览表
年份
试卷
考题
考点
主题
2019
Ⅱ卷
8题
中国降低粮食播种面积
产业结构调整
2020
Ⅰ卷
26题
水稻种植推广
土地利用问题
2021
山东卷
6题
产量区示意图
中国古代粮食生产时空观念
广东卷
20题
卖粮难问题
流通体制改革
2022
山东卷卷
15题
物种交流路线
粮食问题
粮食问题曾经一直是困扰中国发展的一个问题,粮食安全有为重要。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更为重要,它可能成为大国压制中国发展的筹码。
例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人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因此历代都不遗余力地加以建设,至隋代已具宏大规模,史称“资储遍于天下”。与此相关的是荒政思想,《周礼》 中的“荒政十二书”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对荒政的认识,其中的一些月令书中强调人的活动要与自然规律相一致,以避免灾害发生时可以保证人的生活用度。中国古代重本轻末的思想往往忽视粮食自由贸易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明清闭关锁国的政策在客观上无法正常开展国际的贸易活动。因此,要解决国内粮食安全只能依靠“自力更生”,甚至实行“以粮为纲”的政策。中国古代贫富之间面临的饥荒风险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情况下农民起义、社会动乱则不可避免地发生,粮食安全的水平也由此而大大降低。研究表明,至宋元时期南方稻谷的亩产量已达343市斤之多,粮食需求和供应从量上看已能满足人民的正常需要。因此,这一时期粮食不安全的因素可能更多来自于人口增长、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中国传统追求高粮食自给率的粮食安全战略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16亿吨。与此同时,中国粮食也出现了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作为崛起的大国,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自然会升级食物消费结构,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转变,因此中国无疑需要依赖国际市场来实现国内食物基本均衡:另一方面,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实现国际粮食稳定的基础上需要给全球贸易伙伴一个稳定的农产品需求预期,同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为重点,借助于中国对外基础设施与农业技术援助提升全球粮食生产能力,并推动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这样既给中国粮食安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贫穷走向富裕。最后,中国应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加强全球农产品贸易与区域农业合作,在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期待方面有所作为,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维护全球粮食贸易市场秩序。
——摘编自毛学峰等 《重塑中国粮食安全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
[答案] (1)主要内容:历代统治者都倡行以农为本的思想和政策;在粮食仓储方面加强有关制度和实践建设;粮食安全观与荒政思想紧密联系;政府强化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将粮食市场、粮食贸易与国家粮食安全相联系。(任答三点即可)
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缓慢;战乱、自然灾害及人口增长的影响;粮食生产的季节性和波动性;封建国家过分强调粮食的政治色彩,忽视粮食本身所固有的商品属性;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粮食分配的不公平。
(2)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食物结构巨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渐提高和增强。(任答3 三点即可)
建议:中国需要进一步明晰自身的粮食安全观,借助中国对外基础设施与农业技术援助以提升全球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加强全球农产品贸易与区域农业合作等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