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中第二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13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中第二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docx
文档介绍:
哈三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第二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1.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中,出土了755件玉器和468件青铜器。其中玉器以礼器、兵器和装饰器为主,原料多为新疆和田玉;青铜器以礼器和兵
器为主。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商朝确立了礼乐制度,迷信鬼神和崇尚天命
B.商朝的军事实力强大,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
C.商朝手工业技艺高超,产品远销至河西走廊
D.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中原与西域已有往来
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相关记述
出处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 史 记 》
韩非子“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
《韩非子 · 定法》
商鞅“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
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于制民。”
“法者,所以爱民也。”
《商君书 · 画策》
《商君书 · 更法》
A.战国时期出现各家学说融合趋势 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的理论创新
C. 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忠君” D. 法家学说蕴含了“民本”的思想
3.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以护中原,但其西界不过临洮,玉门之外的广阔的西域尚 为中国政治文化势力所未及。张骞通西域则填补了这里的空白,不仅打通了中原与西域 的交通要道,而且我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由此可见,
张骞通西域
A.推动了汉朝与西域的贸易往来 B. 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C.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文化交流 D. 扩展了汉朝统治区域
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 称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
这表明
A.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交融 B. 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C. 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D. 北方统一进程加快
5. 中文里原来并无“塔”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或 “覆盆”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
建筑艺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A.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 B. 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C. 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D. 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高三历史第1页共8页
6.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 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成风。据此可知宋

A. 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 B. 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
C. 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 D. 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
7.13世纪,蒙古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