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2.83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3单元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docx
文档介绍:
第7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
(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
(4)土地制度: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2.手工业
(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灌钢法。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
3.商业
(1)发展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市场广泛,唐朝开始征收茶税;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朝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知识补充 飞钱
亦称“便换”“便钱”,唐宋时期的汇兑券。由于当时钱币缺乏,各地禁钱出境,在京师的商人将钱交给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取得凭证,回本道合券取钱,称为“一飞钱”。元和七年曾规定商人在户部、度支、盐铁三司飞钱,每千钱加付百钱,商人不至,又改为免费兑换。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设便钱务,专门办理便换。南宋初年便换业务还盛行。纸币流行后,便换业务衰落。
(2)市的发展
①发展: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对其实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作用显著,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②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
(4)对外贸易:唐朝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
4.经济政策
(1)西汉至唐,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知识拓展 汉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1)秦汉编户制度: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编户齐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负担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
(2)北魏租调制: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租(即土地税,征粮)和调(即户税,征布帛),还要服兵役和徭役。
(3)隋唐租庸调制:隋朝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后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唐朝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在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缴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这样,既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4)唐中后期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这就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科技
(1)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2)***: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
(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促进。
②代表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
(2)书法
①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②成就
类别
特征
代表人物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高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
图示总结 书法艺术
(3)绘画
时期
特点
代表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